《踏莎行》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寄寓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起二句写荷花生长的处所。回塘,是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江河支流的水口。两句互文同指,先画出一个绿柳环绕、鸳鸯游憩的池塘,见荷花所处环境的优美。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男女爱情的象征,则又与水中荷花的幽独恰成对照,对于表现它的命运是一种反衬。回塘,别浦,又以见水面之小,处境之僻,为下两句作伏线。因为水面不甚宽广,池塘中很容易长满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莲舟路断,则荷花只能在回塘中自开自落,无人欣赏与采摘。句中的“涨”字“断”字,都用得真切形象,显现出池塘中绿萍四合、不见水面的情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上片后两句是说,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的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这两句写荷花寂寞的开落、无人欣赏。断无,即绝无。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无蜂蝶”也包含了并无过往行人,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的苦味。这里俨然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红衣”、“芳心”,都明显带有拟人化的性质。“幽香”形容它的高洁,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这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的天衣无缝的化工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实的过程,又非常自然的绾合了人的处境命运。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下片前三句是说,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的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衷肠。
过片两句,宕开写景。这是描绘夏秋之间傍晚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在暮色苍茫中带点郁闷的色彩,形象的烘托了“红衣脱尽”的荷花黯淡苦闷的心境。“依依似与骚人语”,着一“似”字,不但说明词人的主观感觉,且将咏物与拟人打成一片,显得非常自然。“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寄寓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起二句写荷花生长的处所。回塘,是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江河支流的水口。两句互文同指,先画出一个绿柳环绕、鸳鸯游憩的池塘,见荷花所处环境的优美。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男女爱情的象征,则又与水中荷花的幽独恰成对照,对于表现它的命运是一种反衬。回塘,别浦,又以见水面之小,处境之僻,为下两句作伏线。因为水面不甚宽广,池塘中很容易长满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莲舟路断,则荷花只能在回塘中自开自落,无人欣赏与采摘。句中的“涨”字“断”字,都用得真切形象,显现出池塘中绿萍四合、不见水面的情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上片后两句是说,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的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这两句写荷花寂寞的开落、无人欣赏。断无,即绝无。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无蜂蝶”也包含了并无过往行人,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的苦味。这里俨然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红衣”、“芳心”,都明显带有拟人化的性质。“幽香”形容它的高洁,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这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的天衣无缝的化工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实的过程,又非常自然的绾合了人的处境命运。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下片前三句是说,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的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衷肠。
过片两句,宕开写景。这是描绘夏秋之间傍晚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色,在暮色苍茫中带点郁闷的色彩,形象的烘托了“红衣脱尽”的荷花黯淡苦闷的心境。“依依似与骚人语”,着一“似”字,不但说明词人的主观感觉,且将咏物与拟人打成一片,显得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