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虚张声势:马岛之战英国如何迅速击溃阿根廷

2020-01-20 16:10阅读:
虚张声势:马岛之战英国如何迅速击溃阿根廷
近日,中东战火悄然燃起,战0争的视野又赫然回到了大家眼前,成为一种热点。既然如此,这一篇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写写38年前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也称福岛)主0权而发生的战0争。马岛之战最终以阿根廷被善于用“河豚战术”夸大实力的英军迅速击溃(前文我们曾介绍过二战时英国将军韦维尔用“橡皮部队”吓死意大利军队的故事),战后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还把“战火”延伸到了世界杯的足球大战上,因为一到英阿大战时球迷们就会热血沸腾,津津乐道,这正如网友所说:“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1998年贝克汉姆的红牌,都成为英阿大战的经典时刻,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

那么英国和阿根廷为何会因马岛而大打出手呢?这一切便源于其有争议的主0权的争夺。

史料显示,马岛历史上曾属于阿根廷,不过19世纪时“日不落帝国”英国驱逐了马岛上的阿根廷驻员,同时宣布为英国的殖0民地。此后,阿根廷一直坚称马岛是其
固有领土,二战之后联合国也曾加以斡旋,但英国没有交出的意思。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为了缓解国内经济0严重恶0化所造成的危0机,有意发起马岛之战以转移民众的目光,为自己减轻政治0压力。因为马岛离阿根廷本土很近,且英国守军极少,一开始阿根廷就不费吹灰之力占了马岛,时为198242日。

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阿根廷人却低估了英国人夺回马岛的决心,由于战备不足、消极应战,最终也是“过把瘾就死”,英国人只用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把马岛给干脆利落地夺了回来,还被史评家称为“日不落帝国最后的余辉”。

那么英国是如何远距离二个月左右迅速击败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阿根廷的呢?这一切皆因英国又玩了二战韦维尔玩过的虚张声势式“河豚战术”,让战意本来就十分松弛的阿根廷摸不着头脑,最后也是像二战时的意大利人一样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死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话说阿根廷出其不意占领了马岛之后,很快不服输的英国人,就成立了以首相撒0切尔夫人为首的战时内0阁,国0会也很快通过了对阿根廷动0武的决议。

当时,马岛远离英国本土上万公里,阿根廷在军队人数、武器装备与军需后勤支援上都占据较大优势,但志在必胜的英国人却认为距离不是问题,敢不敢打才是问题,最终他们也千方百计创造了战争神话,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英军又复制了韦维尔二战成功击败意军的“河豚战术”,故伎重施大力夸大己方作战飞机的数量,因为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有时“橡皮部队“也成了真的部队是也。当时,英国有意通过媒体舆论,以传0谣的方式夸大英军将出动60架先进的“鹞式”喷气式飞机参与马岛作战,而实际只有区区不到20架;军舰运送的“鹞式”喷气式飞机到达南大西洋时只有5架,却宣称有20架;而在空中加油的“鹞式”喷气式飞机只是补充失事的2架,却报道成了20多架。

其次,英国又以恫吓手段夸大阿根廷新兵被训练有素且骁勇善战的英军杀死的恐0怖画面。这其中最主要的介面,就是突出了手持锋利弯刀的十分骁勇的英军尼泊尔廓尔喀雇佣军的可怕杀0人照片,并大肆报道久经沙场的英军第5步兵旅所属廓尔喀步兵营已经登船出征的可怕消息,这种真真假假的夸大宣传,还即时立竿见影,让本来就是侥幸一战没有充分准备的阿根廷人被唬得一楞一楞的,那种临战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可谓是到了草木皆兵、一有风吹草动就开溜的境地。

最终,在战前高压之下,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军,没有必胜信心的阿军便只有招架之功,而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是一触即溃。据资料显示,在古斯格林,450名伞兵就俘虏了1300名阿根廷士兵;在斯坦利港,四千英军让上万阿军不战而降,简直就是“过家家”式战争游戏;而到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廓尔喀雇佣军拉风出场之后,风驰电掣地拿下了斯坦利亚南的威廉山,阿军便再也阻挡不住英军收复马岛的步伐,兵败如山倒了。这个正如史评家所言:“正是英军一直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为夺回马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诚哉斯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