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父亲临死救子”:人性常识如何沦为稀缺刻奇?

2017-08-09 20:34阅读:
“父亲临死救子”:人性常识如何沦为稀缺刻奇?
关乎地震的讯息,除却伤亡的数据外,大抵地震外延的悲情故事和救死扶伤的行为会成为情绪的泥石流。这一点,在九寨沟地震后,套路依旧如出一辙。就如“父亲临死救下孩子”的事情,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人性常识,却能被情绪滔天的舆论立马刻奇,着实让人惊诧。
夫妇俩来自湖北武汉,带着孩子自驾游,车被巨石砸住,母亲当场身亡,父亲临死砸窗救出孩子。整个悲剧的发生:“地震滚石,父亲救子,悲剧酿成”。这一系列看起来,节奏紧迫,逻辑自然。本来这是一件突发的人间悲剧,很多人却蒙着眼睛玩煽情,站在父爱与母爱的高地上吹泡泡,真是不把他人的悲伤当回事。
父母之爱的伟岸,本来就是一种人性的光辉。即使“不遇难,不临险”,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品质。过多的赞誉和刻奇,只能说明,在我们的生活里存在太多中山狼。他们平日里根本看不过到父母的伟岸,总觉得那些无微不至和生活近处是理所当然。于是,只有死亡之歌才能将他们叫醒,才能让他们知道父母之爱的伟大。
我见过很多人,平日里对父母并不关心,甚至冷言冷语。只有面对场合和外人的时候,才表现出一副孝子的面孔,才瞬间知道父母的伟大,这也能很好的理解,为何农村的葬礼总是那么繁荣。只是这种情景并不会持续太久,说到底就是做给别人看的。于是,真要面对真刀真剑的时候,自然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很刻奇。
对于常识的刻奇,很大程度上表明,常识所散发出的气息比较稀薄。越是奇缺的东西,越容易被不断刷屏。这在人性的常识里,大抵也是通
用的。总强调孝道,大抵是孝道比较沦丧,总强调爱情,大抵人世间的爱情很难得,缺什么补什么,这是俗世的老生常谈。
前些天,我母亲告诉我,社区里的一个大妈因为5万块钱自杀了。最直接的感触是很可惜,再往下听才明白其中的悲苦。自杀的大妈有两个儿子,都不怎么上进。没钱就觊觎大妈的存折,一次大儿子以借钱的名义,骗取存折,偷偷取了3万块钱。老太太剩下两万,就直接给了二儿子,然后自杀了。
母亲说,大妈的二儿子很后悔要那2万,不然大妈不会死。我告诉母亲,并非钱杀死了大妈,是“常识的稀缺”让她绝望了。一个年过六旬的母亲,面对儿子们的觊觎,她万万没想到他们会骗自己,甚至理所当然的要自己的钱。
于是,人性倒戈,活着真特么没意思,大妈选择了死亡。
是的,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苦难,才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用死亡去解脱。只是,生活里的苦,多数还是人性的苦。单单就身体的痛楚,世俗的焦灼,多数人还是能化解,能释怀。
不管是“父亲临死救子”,还是“大妈的悲苦自杀”,事情所表达出的诉求并不过分。都在说明父母的爱很伟大,孩子们不要辜负老人的养育之恩。只是,多数时候人们并不太在意这些存在的常识。而是,理所当然的消耗生命的尊严。
越是刻奇,越说明生活里有很多叫不醒的不孝子存在。你就想,如若满大街都是知恩图报的孩子,还至于用一个悲剧去唤醒基本的常识吗?如若有一天,当“父亲临死救子”,“孩子苦心救母”不再被关注,大抵“刻奇”这种逻辑也就消亡了。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