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12岁女孩照“食谱”给兄妹做饭:生存线上的孩子被无情的催熟

2018-01-22 03:10阅读:
12岁女孩照“食谱”给兄妹做饭:生存线上的孩子被无情的催熟
有媒体报道,江苏宿迁一个12岁的女孩,在父母离异后,母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为给哥哥(16岁)和妹妹(9岁)洗衣做饭,不得已辍学。兄妹三人被母亲安排在一个小区的储物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母亲在南京打工,一两个月回来一次。为保证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母亲将食谱写在纸上,12岁的女孩照着食谱承担起做饭重担。
按照12岁女孩的说法,一开始是哥哥做饭,但是为分担母亲的担子,哥哥也辍学出去做事,这种情况下,妹妹也只能辍学。对于未来的日子,她就盼着早点长大,能出去做事挣钱。到那时,做饭的重担便需要妹妹承担。报道的最后,12岁女孩在被问到想不想让妈妈陪伴在身边时。小女孩说:“想,但是没有用,妈妈不出去打工,我们怎么生活”。
本是一则较长的报道,里面有煽情的铺陈,人物的细节,对话的无奈。媒体或许刻意在表达一种生活的坚韧,可对我而言看到的恰恰是悲伤。于此,我在保持12岁女孩真实的生活图景的同时,将那些心酸和无奈的细节全部拿掉,只剩下上面的段落描写。对于女孩所表现出的成熟而言,到底是坚韧之光还是无奈之光,或许不设身处地,我们永远不明白穷人家的孩子为何早当家?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三个孩子”是家庭破败的牺牲品,更准确说是贫穷让他们“没得选”。他们的母亲“没得选”,在面对他们是否受教育的抉择时,为能活下来,只能辍学。因为三个孩子都不大,最大的16岁,最小的9岁。如若都上学,
接送问题,费用问题,这对于一个月薪只有3000元的打工妇女而言,几乎难以承受。
这种情形之下,回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免感觉像是两个世界。因为12岁女孩的母亲就希望孩子们能早一点长大,早一点学会生存,直到最终懂得生活。对于三个孩子而言,内心执念的也是“生存”,这从那句盼着长大中就已经表露无遗。
12岁对于多数孩子而言,正是天真无邪的年龄。开始有自己的憧憬,开始有自己的空间,开始有自己的情绪。但这一切,对于一个离异家庭,贫穷家庭,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而言,近乎算是天方夜谭。不得不承认,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却总有悲戚孩子的惆怅。
我很难想象,在这个“有吃有穿有玩”的时代里,这三个被囹圄在生存线上的孩子长大会怎样?我不敢说不念书就一定活不成正常人,但悲戚的童年终将是他们一生的底色。很多人说,我们的父辈小时候,这种光景很常见。可是,那个时代,都穷都苦都无奈,所以人们的心灵是平衡的,即便长大也只是时代印记多一些,对于成年的正常人格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扭曲。
可这几个孩子就不同,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却遭遇家庭破败,而且为生存母亲只能外出打工,这种时候孩子的成长必定受影响。即便看起来成熟,那也是被无情所催熟,根本没有经历正常的成熟过程,无论如何也难以和“坚韧”挂钩。
某种层面上他们还不如“冰花男孩”王福满的处境,毕竟王福满还没有辍学。而且王福满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后,也得到相应的救助。不过他们的内心,都比同龄人早熟,有着苦涩早当家的悲戚使命。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都不只是为自己,而更多是为担起家庭责任。
这种时候,我们反过来看城市里的孩子们,不免觉得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多数孩子像活在天堂,衣食无忧却总是懈怠学习,父母每天屁股后面叮嘱,但依旧反问父母,念书有何用?而这种有用或无用的追问言语,对于12岁女孩而言,似乎都觉得荒唐,因为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而后再想别的。
这样一个时代,贫穷依旧是命运的绊脚石,生命的灰色地带。只要是正常家庭的孩子,父母在身边,自然是能接受教育,参加各类艺术班,从小多才多艺,考重点学校,接受高等教育。那些家庭富足一些的孩子,甚至都出国留学,将来的生活起点也自然高一些。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父母打工,只能留守。生活稍微有变动就只能辍学。至于未来的命运,自然很艰难。
所以,当这样一个时代里,贫穷依旧是差距的根源,而破败的结果只能催熟那些无辜的孩子。让他们在地平线上出生,却在生存线上挣扎,甚至都没有进入起跑线的入场券,这样的困境,着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相信如12岁女孩和“冰花男孩”王福满一样处境的少年还很多,简单的打捞一两个并不能改变整个局面。不管是媒体还是社会,不要急着搞煽情,因为多一份煽情,就少一份看清悲情的眼光,愿这个社会的温度能多抵达这些失意的少年,让他们像花儿一样成长在阳光下。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