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祭祖的边缘化:情感稀薄的时代“寻错祖坟”已成常态

2018-02-10 04:46阅读:
祭祖的边缘化:情感稀薄的时代“寻错祖坟”已成常态
祭祖作为一项民俗,算是社会绵延的一种张力。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只要一个人有生命,自然就会不自觉的去追溯源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父母是谁,爷爷奶奶是谁,更有甚者会问祖宗是谁。
可实际上,所谓的“祭祖”,对现代人而言,很难超过“三代人”。所谓的祖宗,也只不过是自己的爷爷而已。坦白讲,三代人的跨度,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一生“亲缘关系”的主体。生自己的父母,自己生的儿女,大抵算是一生最难磨灭的印记。这其中因为有频繁的相处和交往,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
从祭祖角度上讲,实则就是“亲子关系”的模拟再现。一个人如若有常人节点化的人生,大抵既当儿女,也当父母。于此,在三代人的“祭祖”模型里,实则就是亲子关系的浪漫主义永续。而就这仅存的浪漫主义形式化的祭祖,在这个时代却逐渐被边缘化。
城市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空,过去乡野仅存的鬼魅流俗,也被高速发达的时代,逐步瓦解。过去人们讲究繁多,逢年过节不祭祖,活着的人就会被逝者惩罚或诅咒。甚至生活不顺当的时候,也会去祖坟烧纸平息。总之逝者的死好像只是肉体的腐朽,而非意念的毁灭。甚至,逝者就算灰飞烟灭,还要负起护佑生者的责任。
与此同时,生者对于逝者有着某种“敬畏”,其中有害怕,也有怀念。很多人,在父母刚离世时,虽然悲痛,但却也有莫名的恐惧。逝者生前躺过的地方,用过的器具,都好像有魔法一样,让他们感到莫名的恐惧,而消除这些唯有时间可以做到。就跟一个
失恋者一样,失恋初期悲痛欲绝,多年后却能成为自嘲的大梗。
有时候想想,人类真是很健忘,三代人就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祭祖模型”。而三代之后,多数人已经不再关心最初的基因传递。说到底,人还是相处的动物,群居的动物,离开这些属性,或许人类也就彻底被瓦解。说到底,血缘关系靠不住。
我们很容易想明白,即便我们与父亲的爷爷有血缘关系,可我们真的会去关心他们曾存在过的人生吗?相信,除却历史学家,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搞明白祖宗十八代的血缘勾连和代际关系。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只愿意搞明白可以接触到的事物,而对于那些空间上,时间上已经难以复盘的事物,压根就没有兴趣,即便那些事物与自己有着很重要的基因传递关系。
甚至,从情感的角度上去看,人类也是特别倾向将情感付诸下一代。人们总是疼子女胜过爱父母,这大概也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一直向前沉淀的动力。从人的角度而言,有报恩的逻辑是值得肯定,可当一个社会中,所有人都崇尚过去,报恩过去,或许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当然,这里并不否定报恩逻辑本身的现实意义,只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看,有那么一种可能性。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情感勾连确实稀薄。家族观念越来越淡,距离界限越来越明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中心,而以家族为中心的凝聚力,却在不断瓦解。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倒退,都很自我,还怎么合起伙来办大事。
可实际上,家族宗法的退却,说明社会的秩序在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风险,从过去依靠家族保障转为社会保障,这就让人的更多精力用来建设自己,而非建设一个没有普适作用的家族机制。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局域的共生机制,也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而在这种机制中,被根深蒂固的,便是祭祖的习俗流传。
在农村,一个家族的墓地,往往都在一起。家族里有人亡故,全家族出动搞送葬仪式,尤其那些处于家族关系链塔尖的人去逝,整个家族的力量几乎会被全部动用。然而,这样的局面,也在逐步减少。一方面,基于城市化的分解,大家族的聚居模式被打破,就算从血缘关系上还能维持家族框架,可实际的凝聚力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人自身的解放,让精力集中于生产,而非消耗大量精力搞家族关系建设。于此,祭祖本身的意义也在随之改变。
祭祖本身“好与不好”,在排除那些杂乱的三教九流后,或许“追溯”的意义更为明显。当然,在宗法制度横行的历史里,我更认为祭祖是维护宗法平衡的一种方式和工具。至于,有没有做到“追溯”,似乎并没有人真正去关心。
就像今天的好多农村地域,祭奠还是那么封建鬼魅。我们暂且不论“烧纸”和“献花”哪个更好,哪个更符合生者重建。可功利性的祭祖和避害性的祭祖却早已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下,“寻错祖坟”的事情,大抵也就很正常。因为,无事不登三宝殿,自然三宝殿就会被认错,甚至是遗忘。
我曾无数次想过,一个人的墓地是不是终将成为未来人的脚底之灰。因为,当我们翻开可追溯的人类历史,有时候就连君王相侯都难以有永世的墓地存在。而对于常人而言,墓地的期限有时候还没有活着的期限长,这真是一个悲伤的现实。
未来,寻错祖坟确实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如乡野的墓地,大多数人家不弄碑文,这种情况下,只要祭祖频率不高,自然很容易遗忘,弄错也就是常有的尴尬。这是个情感稀薄的时代,活人对活人都不那么亲热,何况活人对于故人能有多少热情。
很多人回家探望父母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何况面对的是一些坟冢,自然是提不起太多积极性。说到底,不是人情易冷,而是我们的所处的时代走的太快,别说逝者跟不上节拍,就连父辈之间的对话也是两个世界的人,代际鸿沟之深,有时候让我们觉得,那样无能的父母,怎么生出我们这般伶俐之人。
不得不承认,生者之间的沟通也在边缘化,这种趋势的驱使之下,祭祖的边缘化俨然是必然的结果,而“寻错祖坟”也会从被笑话转变为被理解。时代,确实已经变天,就连亡灵也显得更加孤寂悠远,活着的人却毫无办法。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