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伙子靠玩转笔月收入过万:为何会出现“不务正业”的偏见?

2019-07-12 00:00阅读:
小伙子靠玩转笔月收入过万:为何会出现“不务正业”的偏见?
有媒体报道,近日,湖南岳阳一位00后小伙子,因高超的转笔技术走红网络,他的小指跳笔能达到500多下(懂行的都说是大牛),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目前,小伙子已经把转笔变成事业,如今加入世界“转笔联盟”,月收入过万元。这样的事情听起来有些邪乎,却也隐藏着某种追问。
坦白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转笔”被老师们视为不严肃的一种行为。它本身是否影响学习,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与学习无关。所以,“转笔”自然就是被老师“封杀”的对象。可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小伙靠玩转笔月收入过万”的事情出现,好像“转笔”的污名能被洗刷一样。
只是,现实真的被改变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们很清楚,对于一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正业”,目前的评价标准很简单:“能不能赚钱”。而这样的标准之下,所谓的“正业”往往都是“倒推”出来的职业。貌似,只要能掘金,就是好职业。
一般而言,人们总强调“兴趣和职业”能挂钩,认为这是幸福的事情儿。然而,回到现实的壁垒里,绝大多数人都被现实打败,能坚持“兴趣和工作”协同的人凤毛麟角,而这部分人,通常被称之为“理想主义者”。过去,“理想主义者”是个很有优越感的标签。
可是,当物化的潮水已经淹到脖子上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就成为一种嘲讽的标签。甚至,被奉为“不务正业”。是的,世俗的标尺里,需要物欲浸润,需要面包牛奶。可惜的是,要想让理想照进现实,就必须让理想之牛能早日挤奶,要不然,说什么都是问
题。
所以,当我们看到“小伙靠玩转笔月收入过万”的时候,只是看到美好的结果,而没有看到曾经那些不被理解的处境。因此,就“不务正业”和“理想主义”,很多时候,中间只隔着一头奶牛。这头奶牛能不能持续存在,就看奶量够不够养活一家人。
当然,被误解的“不务正业”,正随着掘金能力的加强,逐步被认可,被浮出水面。事实上,人类的不断演化,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精细。过去认为是生活的“必备技能”,现在却成为一种“生活服务”。过去认为是“不务正业”,现在却成为“理想主义”。
当然,就拿“转笔”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为,能靠“转笔”养活自己的人并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玩,而非是在“钻研”。所以,就算“转笔”多年后,还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存技能。
不得不承认,能将“不务正业”硬扛成“理想主义”,更多靠的是“天赋和热忱”。但是,对于“不务正业”的偏见,却还是要正视起来。因为,只有正视偏见,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成全“天赋和热忱”。要不然,在单一标准下的评价机制下,很容易埋没人才,淹没理想。
不过,之所以会产生“不务正业”的认知,是因为在人类的基本需求里,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所以,无论是做什么,都要有个“大问号”:“是否有用,能否赚钱”。这种逻辑很功利,但却是人类进化的基本动力。当然,人类发展到“今天”,是该到反思这种逻辑之弊的时候了。
因为,当一个人一辈子只为糊口而生去工作时,大概也是一种可悲的人生。作为个体,除却要在可丈量的生命之程中,保持基本的生命形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绽放生命。也只有如此,人才更像一个人。
于此,对于“不务正业”而言,除却要进行批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可触的范畴内,放大其中的可能性。就拿“转笔”而言,本身并不具有“生产力”。可是,当“转笔”的效果成为一种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时,所谓的“生产力”也就出现了。
事实上,以现实标尺为准绳,貌似不能赚钱的行为,都会被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甚至,我们会发现,当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的时候,也就是都能去赚钱的时候,赚不到钱的人,就会被认为能力不行。并且,现在已经进入这样的困境之中。
因此,作为个体来讲,就会出现“优化的人生”。讲的直白一些,就是个体能最优化的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收益,刚刚好)。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金线,却不见得能找到。
所以,那些找到的人,才会被无限放大,称之为“天才”。所以,很多时候,所谓的“不务正业”,只不过是没有放对位置而已。就如“小伙靠玩转笔月收入过万”的事情,如果将小伙子放到别的职业中,很可能极其平庸,甚至养活不了自己。而这才是,我们更需要反思的地方。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