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作者被处理:搜猎马屁精,为何学术圈最容易?

2020-09-18 14:37阅读:

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作者被处理:搜猎马屁精,为何学术圈最容易?
年初盛传的“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事件,正式落下帷幕。经相关部门调查,“论文作者”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因此决定撤销其相关研究的资格,并追回已拨资金。至于他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更多是舆论审视层面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地被提及。
要知道,整个事情的败露是从“搜猎马屁精”开始的,但是,对于“马屁精”来讲,又好像是个道德概念,所以想要“硬挖”就必须“就事论事”。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有“马屁精”的地方必有妖,这在如此尴尬的学术风波中还是体现得很充分。
毕竟,就最初公众的质疑,只是觉得“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有些不妥。但是,顺着吹捧的脉络,我们却又看到更为“深不可测”的“学术圈”乱象。坦白讲,就以提供虚假信息进行“项目经费套现”的事实来讲,涉事的“论文作者”是没有资格在继续搞学术的。
然而,当“学术圈”已经沦为“研究如何套现”的苟且之圈时,可能这样的“论文作者”就只能怪自己倒霉。事实上,近些年“学术圈”的丑闻挺多的,但露出的也只是冰山一角。从某种层面上而言,“马屁精上位”这种范式并非只有“学术圈”存在,之所以“学术圈”更容易败露,就在于“白纸黑字”的尺度上,瑕疵很容易露出。
就以“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事件中的当事者来讲,他不用心研究论文需要的真实信息,却热衷研究导师和师娘的家庭关系,并且还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一本正经的阐释所谓的逻辑关系。对于这样的“论文作者”,我们很难想象他的学术研究是靠谱的。
所以,涉事的“论文作者”最终被处理,其实也是可预料之内的事
情。但是,就处理的尺度来讲,其实还是比较温和的,只是追回项目资金,取消相关项目申请资格2年,并给予通报批评。从根本上讲,“论文作者”的饭碗还在,只不过暂时的“项目套现”被锁死而已。
不过,有很多人在看待这件事情时,会认为涉事的“论文作者”是被抓典型。言外之意,“学术圈”这样的“论文作者”还有很多,可为何偏偏对他揪住不放呢?不得不承认,但凡“比烂的逻辑”盛行,那么是非的尺度就会降纬,甚至直接坍塌。
很多时候,如果站在同类对比的秩序里,确实会发酵出被抓典型的氛围。但是,如果比烂的逻辑可以成立,只能说“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这种操作实在太烂,以至于可以瞬间出圈,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与其觉得他有些可怜,不如寻找可恨的源头。
因为,当一个圈子已经呈现病态化时,出现较为尴尬的乱象也就不足为奇。只是,就目前来讲,在治理学术乱象的问题上,还只是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论上,这导致,在“学术项目套现”过程中,就看谁更为隐蔽,谁更为幸运。
另外,要承认“搜猎马屁精容易,消除马屁文化却很难”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马屁精”可谓无处不在,虽然人们厌恶他(她)们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又经不住马屁逻辑的蛊惑。于是,看着讨厌,心里爱着,怎么想都觉得有些“人格分裂”。
一个社会要维持它的价值标准,是靠真君子的身教和伪君子的言教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就马屁精们来讲,多数都是伪君子的信徒,他(她)们当然也不是情愿当“伪君子”的信徒。但是,面对“伪君子逻辑”所带来的便利和通畅,他(她)们最终还是扛不住诱惑。
于是,他(她)们开始欺骗自己,比如“大家都这样搞科研,我不这样就是傻”。这样久而久之,“谎言千遍成真理”,再去实践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理所当然。就如“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的作者,在事发初期也是很有底气,但所谓的“底气”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然而,如果说马屁精是可耻的,那么狩猎马屁精的“领导们”自然就是可恨的。人世间的秩序,历来是没有说明书的,即便有,照章办事也会碰到一堵墙。这些道理,“马屁精们”肯定是知道的,甚至早已看破。所以,才会无奈走向谄媚的道路。
人是脆弱的,这棵会思考的芦苇不会折断,但是可以压伤。由此推及涉事的“论文作者”,想必他也会充满困惑。甚至对于他的导师和师娘也会觉得他那些吹捧的逻辑瞬间面目可憎。只是,“这一切”的转变本身,就在于他(她)们的苟且被发现,并且是毫无保留的败露。
从这个意义上复盘“吹捧导师与师娘论文”事件,可能涉事导师就是喜欢被拍马屁。虽然,学生用导师和师娘这样的称谓将关系相对温和化。但是,对于善恶的勾兑而言,它更是一个理性层面上的吞噬和反吞噬之战。只不过,在这次交互上,没有赢家而已。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