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连理工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凝视遗书”,为何会读出共情?

2020-10-14 18:10阅读:
“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事件经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连理工)通报后正式进入舆论视野。说实话,仅凭“时间”、“地点”、“人物”及“关怀式”的通报本身,似乎看不出这起自杀事件的微妙之处。但是,当我们凝视那封有头有尾的“遗书”和“自缢现场照”时,却能读出难以掩饰的共情。
事发的基本“时间线”其实已经很清楚,按照“逝者”的截图照及发送时间来看,13日凌晨1点写好文字部分,自缢的绳索应该是在凌晨2点前拴好的,因为社交媒体所显示的发送时间是凌晨2点,而“逝者”被发现的时候是早上7点左右。显而易见,“逝者”是在凌晨2点之后正式实施自缢行为。
说实话,仅凭“时间线”及“时间区间”的选择,就可以断定这并非意外,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出走”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说法可能显得并不“正能量”,怎么能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出走”那么潇洒呢?这里我们要承认,在我们的文化中弥漫着对自杀的鄙夷,混杂着侮辱、恐惧以及不认同、因此人们很难心平气和、一清二楚地谈论这个话题。
可吊诡的是,在凝视“遗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人们的理解和祝福。因为“遗书”呈现出的氛围并非完全是压抑的,虽然也存在抱怨,但却并没有把自己的自杀行为归于任何人的推动,与此同时,直到“逝者”决定“出走”,还表现得比较温暖,比如“捐献器官”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衷心祝福。
说到底,这位“逝者”算是比较“负责任的自杀者”,起码不是那种“一走了之”的人。因为,我们很清楚,一个学生死在学校意味着什么。很大程度上,要是没有“遗书”的存在,善后事宜会比较麻烦,也就是大连理工的锅会更大,从这个视角看待“逝者”的自杀逻辑,根本上还是不想拖累任何人。
就如不少人揣测的那样儿,这位“逝者”生前肯定是个比较自我要求较高的人,甚至,从其调侃十足的“遗书”中来看,应该属于看明白世事真相的人,只不过是选择出走,而非勇敢的活下去。所以,对于“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来讲,除却要站在“自杀消极论”上进行一定的批判,更为重要的是看到生命本身对生命取舍的自由方向。
舆论中有部分观点将“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教育机制”,这其实属于偷懒行为。因为,“教
育机制”再不好也没有让你放弃生命的权利,所以,如果有人还拿这种较为静止的观点出来说事儿,还是最好不要丢人现眼的好。
虽然主流的观念中对自杀行为持批判态度,但还是要看到“逝者”自身的理性存在。因为从“人终有一死”的宿命来看,死亡完全是被人们接受的。而人们唯一不能接受的是“身体还好”和“没有意外”下的“自我了结”。也就是“自己不可以对自己下手”。
这种朴素的道德理念中,其实是对生命本身的最大敬畏。说实话,一个人从受精卵发育成具体的肉体人,再从肉体人发育成精神个体,这个过程真的是奇迹。虽然大多数人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但不代表它本身不重要。所以,如果说敬畏生命被推倒道德极致,就在于人们已经意识到过程的不容易,就跟人们常说“养儿才知父母恩”是一个道理。
与此同时,我们要承认人与人的不同。有人死里逃生后活得极致洒脱,有人却只因小时候被父母骂了一句,一辈子没走出阴影。所以,很多时候,怕就怕乐观者开导悲观者,结果往往是让后者看清了自己低人一等的处境,悲观的更坚决了。
很明显,“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身亡”事件中的“逝者”是一个比较心思较重的人,因为就其把各种“现实严苛”演绎成小剧场的对话图景来看,大概率是感受力较强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敏感型”性格,这样的人搞艺术应该会好一些,但生活就是这样无常,面对冰冷的机器,有的人是激情无限,有的人只能绝望地拴绳自缢。
很多人说“逝者”最对不起的人是父母,可是我们转念一想,即便这是最真实的图景,我们还是要想一想,比起对得起别人,何时才能对得起自己。索尔·贝娄有句话说得很意味深长:“而受苦又是一个坏习惯”。言外之意,我们可以选择坚强,也可以选择脆弱,而最大的平衡点在于“我们是否感到快乐”。
另外,活着到底为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就以“逝者”来讲,虽然自认为很差劲儿,但是以社会标准审视,也可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很多人拿自己的尺子丈量“逝者”太脆弱,显然也是“小马过河之问”,不去趟水根本不知水深浅。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知道答案就是好事儿,而是我们要在知道答案后,还能保持既定的试探心。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集成化的透视生命本身,也就是一个人还没有活过一生,就可以透过别人的人生看到自己的人生天花板。
只是,这里面还是要搞清楚一个事实,所谓的“可预见事实”和“感受的事实”并不是一回事儿。就如自缢研究生“遗书”下的舆论回声一样,虽然共情的氛围很浓,但是回到具体的个体层面,依然是不相通的感受。甚至,对于“逝者”而言,直言想成为一只猫咪,可谁又知道猫的世界不悲苦呢?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