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货拉拉司机父亲:“我儿子人老实”,为何家人的好评证明不了啥?

2021-02-24 12:42阅读:
“搬家途中23岁女生跳窗身亡案”涉事司机在被“刑拘”之后,涉事司机家属的发声才正式进入媒体舆论视野。然而在案情尚未形成绝对结论前,涉事司机的家属也只能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人没犯事儿,并且依靠过往的亲缘接触,给出较为主观的判断。
这方面,我们从涉事司机父亲的发声中是能明确感受到的,他强调儿子人老实,脾气好,以前当过厨师。与此同时,这样的“好评”也被“前房东”和邻居“实证”,可即便如此,依然不能证明涉事司机就是清白的,毕竟个体印象不只是唯一切面,每个人所呈现出的切面,都只是他(她)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呈现”。
因此就涉事司机父亲对儿子的描述自然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他就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但他也只是了解儿子的一个切面;其二,作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在遇到自己人无法自证清白时,自然会祭出更为有利的边缘事实。
就“其一”而言,即便作为父亲自认为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但也只是停留在过往的认知范畴内进行搜寻,而对于早已离开原生家庭外出打拼的儿子,所谓的“很了解”终归还是会走向片面的困境,尤其对于国内的亲子关系来讲,情感互动本就很少,自然很难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而“其二”的问题来讲,并不是说涉事司机的父亲一定存在袒护儿子的心理,而是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作为亲缘关系链条上的人,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去强调“自己人”日常的温良切面,以此平衡媒体舆论层面来势汹汹的流言蜚语。
只可惜,当真相的天平逐渐倒向于“搬家跳窗女孩”一边时,涉事司机父亲给予儿子的“好评”非但不能证明什么,反而会成为媒体舆论反噬儿子的催化剂。所以在面对“舆论事实”失衡的事件上,被预设为“加害方”的家属,最好在发声中不要太过强调自己人的好,它非但不解决问题,反而会招来更多反感。
事实上,在涉事司机被刑拘之后,家属曾回应“双方”因“偏航”有一定的言语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案情事实”应该是涉事司机告诉家人的,因为事发初期涉事司机被释放过,作为正常人来讲,肯定会跟家属讲述自己的“意外遭遇”,但到底是不是如实讲述,这就不得而知。
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实证”女孩的跳窗行为不算是“自杀行为”,所以把初步的案情定性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对于没有录音、录像、人证等较为重要的证据作为破解真相的辅助,所有的推定只能是对“密闭空间内冲突的想象”。
而回到所
谓的真相层面,即便是把时间调回到事发的时刻,可能司机和女生的真相认知也不会一样。于此就案情的真相挖掘来讲,最后只能归于对是非的判断以及对公共层面的积极影响,而回到当事人的尺度上,可能被宽判,也可能被严判。
另外,涉事司机被刑拘后,给出的案情定性是“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跟舆论揣测中“女生紧急避险”不谋而合,同时也给涉事司机自证清白留有一定的空间。说到底,在真相没有彻底厘清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就“女生紧急避险”的存在,如果把女生的跳窗行为完全归咎于自身判断后的激进行为,那么这就意味着女生的死被蒙上“自杀”的阴影。所以作为接下来的案情考量,如果能较为绝对的确认就是言语冲突,那么在既定的责任承担上,可能就会走向双方共担局面。
也就是涉事司机固然有对应的责任,但是作为女生也有自我判断失误的责任。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死无对证”后,双方的心理活动又是不可见的,所以衡量起来就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这样的事件,确实不太好办。无论是对于受害方,还是对于不确定的加害方。
与此同时,涉事司机的家属在复盘案情触发的过程中,承认双方存在一定的言语冲突,但绝对否认不轨行为,也就是彻底否定舆论揣测中的“猥亵论”;也承认“偏航”触发双方言语冲突及涉事司机跟女孩交涉时的口气不委婉,但绝对否认恶意的口吻。所以涉事司机家属认为,女孩可能因冲突感到恐惧而跳窗逃离。
家属的这些发声自然是站自己人多一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跟涉事司机父亲所强调的“我儿子人老实”是一个道理,它本身不会对案情产生太大的左右,只能算是弥合媒体平衡性报道必要的物料。因为在整个事件推进的过程中,嫌疑人家属不发声也是不正常的。
当然,对于“舆论事实”的审视来讲,永远是滞后于“案情事实”破解的。所以就“舆论事实”而言,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多数人的谈资及公共性教训,而回到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当中,它真是可有可无。因此就“舆论审判”来讲,最大的存在性不在于技术型探讨,而在于能否溢出推动涉事营运平台完善的力量。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