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喻世明言|奔涌的后浪们,请让前浪那份期盼安心落地

2020-05-05 21:59阅读:
「引言」依生物学的角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疑是遗传的最佳描述,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则有了“突变”(基因)的味道。对于将繁衍生息看的比较神圣,尤其是“拼命也要儿子”的那部分中国人来说,对“突变”的厌恶与对“遗传”的渴望一样,都是那么的强烈! 喻世明言|奔涌的后浪们,请让前浪那份期盼安心落地
80/90/00与60/70们
说 实话,立此标题本身就很纠结,一方面我们“60、70”们纷纷向不惑、知天命跨越,前浪正在消退; 另一方面,我们的子女们或正在茁壮,或正迈入而立,后浪正在奔涌。 受“童年”、“外婆的澎湖湾”浸淫前浪之期盼,与城市化、信息化加速共同成长的后浪之纠结,和我们多年没有消解的城 乡壁垒一样,非常的鲜明!
说起“为了下一代跨越新台阶不讲任何条件,不辞任何辛苦”中国老一代的期望,这笔墨可是多了去了。在这里,不妨弃繁就简,单说起那“最大的期望”,就一条——继承优良的基因;而说起我们以80、90、00为代表的后浪们最大纠结,也简单,就一个: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至少,目前他们没有看到!
浮躁、癫狂与浓缩和残留
由 于“裤裆经济严重泛滥,作恶几近不受惩戒”的祸根没有及时根除,一群地痞、流氓,外加纨绔和土财主不但大摇大摆,甚至还肆无忌惮了起来,这从股市——老鼠仓星罗棋布、房市——犹如肆意胡为的跑马场,而教育彻底完全的从“百年树人”向浮皮潦草狂奔、医疗干净利落的向“个个挨刀”的旷世黑店跨越,甚至于,曾经阳光的足球产业不仅让全民集体郁闷,更是变得昏天黑地中可谓勾画的几近完整,使得庞大的中国也几近没有了期盼,至于
说起那纠结,不但自寻烦恼,更很多余!
别等孩子们追问,我们先问一下自己:我们还有优良基因吗?倘若有,还够得上完善和完整吗?如果已经糟蹋的残缺不全,还有必要再强迫我们的孩子们“继承”吗?当然,我们还可以向“更上一层”追问:我们的父母,也就是多子多女的“30、40、50”之老前浪们,他们“站起来”之后,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是“晚上彼此相拥,早晨立场不同”反目成仇、了无人性的残留?还是善良、持重、宽容、隐忍的绵延不绝?进而浓缩了一个伟大民族5000年何以生生不息?
如果还有残留和浓缩,那就对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本该就是在愈挫愈勇和历久弥新中保持着其特有生命力的!如果还有残留和浓缩,那就对了!我们的祖辈,也包括父辈,既然能将古今中外最为残暴的“三座大山”推翻,在“难忘的十年”毅然决然的守护着我们民族鲜明的性格,那么我们,也该有一份“优良的”可以拿出手——传给下一代!也就是我们的80、90、00等后浪们!
勤勉、负重的父亲、母亲
幸运,也幸福的是,勤勉、负重一生的老父、老母即使在最后一刻,仍然极力的翻找着瘪的不能再瘪的行囊,希冀留给我们的多一些,再多一些。 那个时刻,他们最期望的是“九子相同”,当然“瓜亦瓜,果亦果”,没有沾染上他们不愿看到的杂质,或许他们才能无憾!
我的父亲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后半段和抗美援朝的老军人,战争一结束,老头连山东老家都没回,就从城市一路小跑的到了内蒙乡村,目标只有一个——寻找等了他几近10年、小他7岁的母亲,自此,父亲就从代理连长变成了“炊事班班长”——一辈子为母亲烧火、做饭,开始了“从春忙到秋”的农耕生活,一口子生了一个女儿、六个儿子,为我国和平时期“人多力量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母亲六岁那年失去了妈妈,她和四岁的小姨从此开始了几近流浪的生活,跟随姥爷的马车四处贩卖农、畜产品,孤独的姥爷凭着小商人独有的精准眼力,把他的两个女儿洒在了草原上两个同样善良的农家。善良的奶奶收养了母亲,自然,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等战争结束之后——留给自己的小儿子做媳妇。
父亲、母亲的期望
母亲是1997年9月10日去世的。 临终前的一个月,母亲见到我从北京 回来,就拿出让我记了多年的账本“这个坎妈是过不去了……趁着妈清醒,先把这个账本给你”,此后的几天,偶尔苏醒的母亲总是费力的向我先交代上几句,“在外闯荡,遇到能帮人一把的一定帮人一把”、“不能占别人的便宜,也不能捡了便宜卖着乖,吃亏就是占便宜”、“欠别人的要记住,现在还不起以后一定记得还,别人拿你的要尽快忘了”、“男人就要活得敞亮,不能这仇那恨的小心眼,心里知道就行啦”、“好好对春蕾(当时在中行工作女友的乳名),人家是城市姑娘,累活你多干”……这一切,成为了母亲留给我的重要记忆……
父亲是2000年离开我们的。在陪伴父亲生命最后三个月的时间里,刚强的父亲为了让文弱儿子多睡一个安稳觉,总是在我酣睡时试图自己拄着拐杖偷偷的出去方便,以至于一次次的摔倒……当然,也让我一次次的和他斗气“你要是真心疼我,就应该叫醒我,这样我才能安稳”,父亲用“自己活得踏实,睡觉安稳就行啦”、“男人说话一定要算数,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办”、“做事业别再大手大脚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啥叫‘爱你的不多,恨你的不少’”、“要多为自己想想,能力大的时候再为老六想”……留下了他对我东山再起的期盼,当然,也委婉的把聋哑弟弟做了一个托付……
母亲的一生是在毫无保留的为大家族走向中兴的忍辱负重中度过的,她在古道热肠的言传身教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宽容和真诚!也在踯蹰前行的不屈不饶中时刻激励着我们什么叫上进和热忱!父亲的一生是在经历枪林弹雨的畅然后平淡走过的,他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寂寥中诠释了什么是男人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对我和六弟亦父亦母的关怀中留给我们什么是男人的情怀和感动!这当是我们最在意的那个基因!
逝者的背囊与沟通的桥梁
当我们从逝者的背囊中追寻往昔的时候,虽然“曾经的过去”几近尘封,甚至还有些许的污垢,但是,当我们耐心的整理,耐心的擦拭后,我们惊奇的发现“不但前天还在,昨天还依然清晰”,至于那明天,也应该是晴朗和阳光的! 最为重要的,我们渴望的那份遗留还在,还滚烫和热烈着……
如此看来,当前浪们在疑虑残缺、期盼继承,后浪们无比纠结的渴望发现时,只是缺乏一座便于沟通、相互承接的桥梁罢了。当然,建造大桥既需要精力,更需要耐心,并假以时日。
诚如是,我们不妨先码码脚印,去翻翻祖辈、父辈的行囊,那里或许就有你希冀和期盼的,当然,或许开始会有“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的点点失望,只要永不停息,前浪的期盼定会安心落地,至于,后浪的纠结也必将无影无踪!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