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愿戴口罩的人怎么还有?侥幸心理又占领“智商高地”了?教你巧用心理学说服他

2020-02-19 14:24阅读:
不愿戴口罩的人怎么还有?侥幸心理又占领“智商高地”了?教你巧用心理学说服他
作者:马健文 微信公众号:psy-key


特殊时期,戴口罩、勤洗手作为基本的防疫方式,不管对自己和身边人都非常重要。但还是有些人不以为然,甚至出门连口罩都不愿意带,让家里人很头疼。其实,这些人都存在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大家都听过,那它的成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乐观偏差。乐观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偏差。表现是会导致低估风险的概率和高估自己成功的可能。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你我身上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吸烟的人都知道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吸烟者就是
盲目相信问题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要出问题也是别人出问题。乐观偏差不全是坏处,它能降低个体的焦虑,维护心理健康。但是,当涉及像疫情时期自我防护这种关乎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问题时,就成为一大隐患。


如何减少这样的一种乐观主义偏差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唤起对方的理性。在这里,我们要讲到说服这件事情。说服包括情感的方式和理性的方式,我们俗话也常说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这句话的出处是孔子的《论语》,那为什么把情放在前面,理放在后面呢?其实这符合我们人被说服的心理过程。说服首先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有些人在进行说服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沟通的有效性,而是直接生硬的要求对方说:你必须给我带上这个口罩!这么做在情感上就没有照顾到对方感受,很可能激怒对方,让对方在情绪作用下偏要跟你对着干。所以,我们在说服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语言。


然后是晓之以理,我们可以分享一些新闻报道和医学专家建议的文章内容。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唤起相当一部分人的理性。但仍对一部分人无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呢?有较高乐观偏差的人可能盲目认为疫情完全跟他无关,根本不愿去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也不愿进行理性思考。那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情感触动来说服。比如之前就有报道婴幼儿被家人传染的例子。当时我看到这篇报道就非常揪心,我不禁会想那么小的孩子得怎么用药呀,愈后又会是怎么样呢。有情感的人都会心生恻隐之心吧。可以通过这样的例子,说服当事人为了家人和孩子也得先防护好自己。


在说服时有一些细节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如果你要援引一些例子说服他人,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软植入,也就是看似不经意间跟他去聊这些故事,这会降低被说服者的防御心理,让你的观点可信度增加。另外,如果被你对被说服者来说不够有影响力,我建议你找他认同或喜欢的人说服他,这会增加成功率。


如果上面这些方法都试过了,还是无效。那我再给大家支最后一招,利用认知失调这一心理原理。认知失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对自我的认识产生分歧,而产生的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给您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比如你要说服的是你妈妈戴口罩,你可以先假装向她求助,告诉她你最近很困扰,因为你的另一半出外经常不戴口罩,你非常担心他的健康。然后你邀请妈妈帮你做说客,为了说服,你妈妈就不得不自己想一些说服的说辞,甚至自己看些新闻资料。这时候她自己在这个说服行为中就成为戴口罩的倡导者了。如果她自己再想出门不戴口罩时,就会与自己“戴口罩倡导者”的自我认识相矛盾,而促使她开始自觉戴口罩。当然,她在自己查阅资料、考虑说辞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接受观点的自我说服过程。



参考文献:
1、 阿伦森著,邢占军译.《社会性动物(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白杨.侥幸心理猛于虎.《心理与健康》,2017年第6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