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号时务局
继手机芯片受限后,汽车芯片又受到打击。今天,又一则有关半导体芯片的新闻,再次掀开了中国半导体“芯片之殇”的伤疤。
传美国和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全部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在消耗完现有的存量后,中国汽车将进入大面积停产状态。
据报道,全球半导体产能限制;叠加美国政府压力,这些欧美车载半导体主要供应商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
传欧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报告,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
根据相关的报道指出,中国自主品牌98%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于欧美供应商,在货源受限的情况下,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车载半导体的标准,改用1990-2000年代的淘汰产品。
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被迫进行调整,特别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做出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彻底退出全球的最大汽车市场;一种方案是把中国的业务和全球的业务进行分拆,使中国业务更加独立于全球业务,采取双系统的做法。
在最坏的局面出现时,欧洲企业特别是欧洲汽车制造商以及欧洲的车载半导体供应商将不得不做出选择,异常严重并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后果随时可能出现。
有研究机构指出,目前,中国成为车载芯片的重要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5%,一旦涉及芯片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就会遇到阻碍。如果某些中企触及芯片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华为的遭遇重演,不会让人意外。
不过不是所有的都这么悲观。有观察人士指出,欧盟的这份报告,与其说是预警方案,不如说是一次压力测试。“或者说是
继手机芯片受限后,汽车芯片又受到打击。今天,又一则有关半导体芯片的新闻,再次掀开了中国半导体“芯片之殇”的伤疤。
传美国和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全部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在消耗完现有的存量后,中国汽车将进入大面积停产状态。
据报道,全球半导体产能限制;叠加美国政府压力,这些欧美车载半导体主要供应商选择了与美国站在一起。
传欧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报告,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
根据相关的报道指出,中国自主品牌98%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于欧美供应商,在货源受限的情况下,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车载半导体的标准,改用1990-2000年代的淘汰产品。
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被迫进行调整,特别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做出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彻底退出全球的最大汽车市场;一种方案是把中国的业务和全球的业务进行分拆,使中国业务更加独立于全球业务,采取双系统的做法。
在最坏的局面出现时,欧洲企业特别是欧洲汽车制造商以及欧洲的车载半导体供应商将不得不做出选择,异常严重并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后果随时可能出现。
有研究机构指出,目前,中国成为车载芯片的重要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5%,一旦涉及芯片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就会遇到阻碍。如果某些中企触及芯片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华为的遭遇重演,不会让人意外。
不过不是所有的都这么悲观。有观察人士指出,欧盟的这份报告,与其说是预警方案,不如说是一次压力测试。“或者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