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上市阳谋:泡沫下的投机盛宴——没客户也行,只要我有投资者

2021-03-06 20:14阅读:
企业如何盈利?按教科书所言:“客户即为上帝”。企业只能从客户那里赚钱。
但是在资产泡沫时期,游戏规则并非如此。市场充斥着许多没有盈利能力,原本就不该存活的公司。这些公司之所以能生存,甚至活得兴旺,并不是因为它们有本事通过经营赚钱,而是因为它们能取得上市资格。投资者只要听到“上市”这个字眼,就会亢奋无比,他们特别想要股票,根本不在意上市公司如何盈利。一些母公司为了让子公司上市,将土地、劳动力、厂房等各种资产集聚在一起,并雇佣专业会计把亏损做成盈利,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证监会审核后上市捞钱。上市企业对认真经营毫无兴致,他们并不指望从消费者那里赚多少,而只在意能从投资者那里捞多少。有句俗话说得好:“卖一件亏一件,但却赚得盆盈钵满”(Lose money on every sale, but make it up in volume)。
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彼得·希夫先生,在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期间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说:
那时我还是欧洲太平洋公司的调研部经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是我的工作。那时我遇到了一家小型公司,好像是做浏览器还是防火墙什么的……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忘了,总之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他们想募集500万到1000万美元的资金,那时还没有上市。这么小的一家公司,却将自己的价值标记为5000万美元。他们的总裁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成立这家公司可能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问他:“你凭什么认为你的公司值5000万美元?你们没有资产,没有收入,甚至没有客户!你们什么也没有……要知道,我什么也不需要,就可以自己重新组建你们现在的一切,你想让我付500万美元,就是为了得到你们10%的 股本?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你不知道,”小伙子说:“我们有办法上市。你能赚到许多钱。”
我问他:“你的意思是说在公开市场上有人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买你们的股票?这可
能吗?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盈利的。”我知道他们其实就是在炒作概念。
那小伙子看着我,认真地说:“你不懂股票。”
我当然懂股票,也懂经营,我知道他们这些人合在一起根本不值5000万美元,因为他们上周才成立的这家互联网公司。这就是那段时间发生的事,非常疯狂。
泡沫年代,没有什么严格的指标来界定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除了虚无缥缈的想象力,再无什么东西能锚定股价。“心有多大,股价就有多高”。任何人只要取得上市资格,很容易把不值钱的垃圾通过炒作卖出天价。所有东西都遭到了扭曲,股价和上市公司价值彻底脱离。只有事后编写这段荒谬的历史之时,后人才会感叹:“天哪,为什么当年他们那样愚蠢”。
其实,致力于上市的企业家并不蠢,愚蠢的是那些笃信“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的投资者,特别是手握大把钞票“没处去”的风投。风投家传统上应该选择让很多竞争者进入,然后选择胜出者以降低风险,但在目睹了先期互联网公司股价创纪录的上涨后,他们不再像往常那样小心谨慎,而是谁最能“忽悠”就把钱给谁。大量企业出具着雷同的商业计划,都是先试图亏损(所以需要风险投资)以尽快扩大客户群,然后通过网络效应来获得垄断。“变大或者失去”是这一时期的经营理念。市场允许那些“有前途”的网络公司先以IPO的形式大幅圈钱,即使它从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现金流收入。
很显然,即便计划再好,每一板块的胜出者都只会有一个,因此大部分有着相同商业计划的公司必然会失败。当然,他们亏掉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投资者的钱。这些既不能盈利,又缺乏可行性商业模式的公司,其寿命可以用“燃烧率”来计算,即它挥霍光所有资产所用的时间。
美国互联网泡沫于1999年开始破灭,两年时间便由5132点跌至1108点,跌幅高达78%。在此期间,50%的互联网公司消失,5万亿美元的财富迅速蒸发。有人将其理解为“账面”损失,未免轻描淡写。真实的财富其实早就被挥霍一空,不过是借着泡沫破灭的过程显露出来而已。投资者的钱,并未使用在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地方,怎么花的?“利润增长”的心态以及“新经济”西方不败的氛围,使得公司花钱大手大脚,比如精心订制商业设施、为员工提供豪华假期、支付给高管和员工股票期权,让他们在公司IPO时马上变成百万富翁,甚至将员工带薪送往名校继续深造。
上市阳谋:泡沫下的投机盛宴——没客户也行,只要我有投资者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指数走势图(1994 ~ 2004)
仔细审视上市公司在用投资者的钱做什么,或许就是判断股市是否存在投机泡沫的最好方法。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上市阳谋:泡沫下的投机盛宴——没客户也行,只要我有投资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