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孩子们,我们不能被现实彻底征服

2019-09-05 08:30阅读:
2015年9月,河南高庄乡金章小学的孩子们秋季开学了,可是三百名学生只有五位老师上课。情况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受朋友所托,想通过网络在开学的时候给孩子们上一节小学的语文课。一节课,自然不可能彻底改变什么。但我想,如若通过一节课帮助孩子感触到了一点什么,甚至只是意识到了一点什么,也是好的。没有灿烂的星空,就不会有喜欢仰望的张衡;我们谁都无法预料是哪个星子唤醒了一个孩子遐思的头脑。一节课可能谈不上改变,但开始就好。
我要上的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燕子》,而金章小学的孩子们是五年级。一节小小的课里,孕育着我希望孩子们抵御现实的一点希望。
我想让孩子们感受到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上,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站立起来了,课堂才会是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只要心在、脑在,我们就都在。如若有新鲜的创见,有独特的理解,有充满童趣的发现,敲敲桌子,打打椅子,甚至在教室里欢快地跑上一圈,又何尝不可!在课堂上,我们不是简单的容器,不断得装东西以备考试之用;考试过后,再渐渐将其遗忘。有时,需要从老师、同学那里接受一些东西,甚至记录一些东西,但这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接受与记录,都是为了自己的“出发”。有时必要的接受与记录,是为了让我们的出发有所凭借与依托。我们坐车,是为了到达;坐车是手段,不是目的。此间的道理是一样的。一节课最重要的是我们因为“遇见”而萌生了什么;此种“萌生”不见得一下子会有多么茁壮,但那在清晨、在清丽的阳光下可以照得见全身嫩绿骨骼的破土而出,是让人震撼的。在课堂上,我希望孩子们进行这样的一种思考式的尝试:
这篇课文我们学过。学过的,可能是字词。其实,当我们能够从字词的黑土里探出好奇的小脑袋的时候,阅读的天地才豁然开朗。
现在如若请你为三年级的小同学当老师,时隔几年之后,你以为这篇课文最重要的是什么,与你初遇此篇时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将带给小同学们一节怎样与众不同的语文课?
优秀的篇章是可以常读常新的。在这种常读常新里,一方面孩子们可以渐渐感知体味到了文字内在的张力与篇章所及的远方,另一方面常读常新推动“成长”,也见证“成长”!能常读常新的“成长”是让人欣喜的。设计如此对话,就是希望
,不如说是渴盼,一些神秘的事情能在课堂发生。当孩子们角色转化,使命担当,肩负责任,有意瞻顾,体味自己成长过程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在自己的心头自觉地、无意识地点亮点什么。这种自我的点亮,常常幽微到在课堂上可能还不足以体现出来,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的心头已然荧荧地亮起了“香头”,这个“香头”才重要。这样的状况一旦发生,哪怕是只发生了一点点一瞬间,我们便都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在那一点点、一刹那里,生命一下子积蓄出了一点力量,产生了一种新的实现的可能。有多少幸福,是滑动、浸润、濡湿在心底的,细小飘忽到我们根本无法描述,当然也难为人知!但这些才真正构成了课堂里最为重要的那种神秘与力量。
我多么希望削弱孩子们对语文课的一点隔膜。语文课不是一门以记忆和重复为主要特征的学科,也不是只有那些下着小雨却不打伞、飘着秀发、漫步于操场的人才能学好它。语文课的一个很重要特质是希望我们能够踩着一个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汉字,进入一个一个广阔而壮丽、新奇而深远的世界。我们步入了这个世界,因此我们感受到、理解到许多东西,进而我们自身也相应地发生着某种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足以影响与决定我们一生生命的方向。当然,也正是因为我们步入了这个世界,当我们回转身的时候,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惊叹:我们拾级而上的那些汉字隐没在青峰绿树之间,飘渺于白云红霞之中。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汉字秀美挺拔的精神,所以我们也便会带着更立体、更丰富的内容去掌握它们,理解它们。文字,甚至是一个民族我们可以天天见到的、活着的精神样貌。这也正是在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渐渐感受与理解到的内容。具体到《燕子》一课,我们通过文字,可以充分地感知到作者笔下伏漾着的喜悦。那种喜悦满浸在文字里,好像随时可以溢出来一般。我还想和孩子沟通的是,人的心灵是一座多么伟大神奇的工厂。一个在常人眼中平淡无奇、年年如此的世界,在这个工厂里稍一加工,世界竟然是那么美好与神奇。一个人在儿童期留下的有关自然和季节的美好记忆,对他的一生是特别重要的。这是因为此种印象与记忆,会构成一个人一生本质性的生命眷恋与人生趣味。作者于文末弹奏出的燕子落在几痕细线上的春之交响曲,在我的心头就一直演奏了许多年,直至今天。孩子们,我们不能被一个个汉字、一个个现实困住。学习是在热情澎湃里逐渐诞生富有价值的思考。学习不是一个不断“下压”、消磨热情、枯窘无聊的过程,学习帮助我们获得——人——最重要的那份成长。
在课堂上,孩子们是好奇好玩的,一个个像圈起来的小鹿。身体是“守纪律”的,但我能看到他们身体之外的奔跑。我问了一个问题:“‘小燕子赶来了’,何以言‘赶’”?两个孩子一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我启发孩子们说:这个回答不错,但太考试味了,好的课堂就是让我们暂时忘记考试。我们要用嘴说出自己的声音。不要配合老师,不要说自己没有经过心灵和头脑过滤过的内容。“赶”字里面,是一个世界呢!
课后,中央台的记者采访我,我说:就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言,所谓最有潜质的学生,就是始终饱有学习热情与好奇心的孩子。课堂,不能使孩子越来越厌倦。
离开现场后,我写了这样一段话,来提醒自己,也提醒孩子们:
当我们在课堂上一说话便是考试语、考试味的时候,当这种状况在低年级的孩子身上发生的时候,这说明我们这个“人”已经被考试彻底征服了。其实,孩子们,老师们,我们只有与自己相遇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强大。课堂,考试处处在,可是我们自己却不知去了哪里!
孩子们,我们不能被考试彻底征服,也不能被“现实”彻底征服。“现实”暂时“困住”了我们,但我们的心灵与精神里却可以永远有那只小燕子。小燕子赶来了,在我们生命很深远的地方增添了生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