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回乡见闻——浙江农村的垃圾分类、小城镇经济

2020-01-20 07:46阅读:
这次春节,因要运书回去,所以提前回老家。目中所见,耳中所闻,记之。
第一、 ETC收费
从浦东上的高速公路。上海与浙江交界的收费站已经撤销。原来的上海金山枫泾收费站,与浙江嘉善的大云收费站都没了。在原收费站处,限速100公路/小时,直驱而过,很爽。没有人为的地域区隔,感觉浙江与上海的联系更紧密了。ETC收费技术还不够成熟,出了不少幺蛾子事件,很多车主还是走人工通道(包括我),收费站也把一些已经装了ETC的通道改为人工收费。算下费用,即使走人工通道(取卡付费),来回的费用也还是不同的,譬如从浦东到余杭高铁站,去时收费88元,来时92元,从浦东到建德去时收费159元,来时155元,略有误差,不知何故。

第二、 垃圾分类深入建德农村
入建德山村,看到一个村头路口,摆着几个黄绿塑料桶,有村民拿着垃圾正往里面倒。问了一下,原来建德的主城区与农村已经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城区的垃圾分类与上海情况差不多,农村的垃圾分类则还在探索,有的村里设固定垃圾桶,有的电动车上门收垃圾,有的造固定垃圾房。这项政策入农村,甚好,让新农村干净、整洁、环保。但仔细思考,难度不小。因为垃圾分类是要付出经济成本的,譬如农村保洁员的工资、垃圾中转站的维护、垃圾运输费用等,目前应是政府出资(建德税收勉强可以),以后或许会实现垃圾收费,即
收垃圾的向倒垃圾的收费(目前做不到的,如果收费,收不上来)。垃圾分类是去年从上海开始的,之后杭州地方立法跟进,然后全部铺开,直到乡下,总体上是获得老百姓理解与支持的。

第三、 小城镇的热闹与山村的落寞
城乡的一大特点是,小城镇很热闹,政府、医院、学校、商场都设立在小城镇,大家都集中在此生活,而山区里面则很冷清,没啥市场,只剩下老人。原来的山区可不是这样的,也有政府办事处、学校、卫生院等,会形成一小市场,日常购物,无需外出。但现的格局,小城镇强而山区弱,不平衡。我也曾到德国、日本的农村住过,那边基本平衡,主要是道路建设好,车子出行方便,小城镇与山区差别不大。这边,建德的山路可不能恭维的,坑坑洼洼,尤其早乌岭(传说中伍子胥逃难吃早饭的村落)的盘旋山路,又陡又险,有的地方只能一车通过,两车交会过不去。开的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已经告知亲朋好友,春节拜年尽量避开走此路。其他山路,柏油路浇的,车况不错,没有红绿灯,本地的开的飞快,目测有的六七十码,动辄超车,这很危险。希望修路速度如垃圾分类一样高效,而农村道路开车也要养成好习惯。

第四、 小城镇的经济与孩子的出路
因为我在上海做律师,与本地的企业家,有一些业务交流。今年的经济形势一般,或者说萧条。乡镇的企业,都是靠个人打拼市场。有人发财了,其他的跟上,慢慢探索,形成地区产业。就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建德的小镇也有一定的产品特色,譬如乾潭镇的螺丝刀、胶合板、床上用品(被套)、舞台机械(体育馆的座椅等),都是众多小企业在做。为了开拓市场,小企业还组成镇商会,造了一个大楼,下面酒店,上面办公。乃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的自救之路。作坊式规模太小,需要联手资源,但商会能量还是太小。至今为止,小镇没有出现大企业(唯有一个做汽车配件产品的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这些农民企业家,一年到头跑市场,年底真赚到钱的没几个,因为企业的事情太多了,跑市场、产品质量、款项回收、工人工资、社保、税收等。多收三五斗,剩下也不多,何况去年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了大行情。这些企业主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最担心的还是小孩的教育与出路,按照当地的师资与学校,就算以后考个好大学,也未必找到好工作,以后说不定还是如父辈一样回来搞自己的小本经济。管中窥豹,此亦是社会阶层的固化也。城乡的差别还在,尤其是小孩的教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整个的社会格局,资源分布是金字塔型的,自上而下,城里的小孩视野比农村大,学的东西也越多,更有竞争力,农村的小孩要突破阶层,自下而上,非得有大机遇不可。

我很喜欢乡村的田野气息,偶尔回来,感受如李子柒的田园牧歌生活,但时间一长,则也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了,生活上的不方便,工作上缺少机会,所以年后还是会马上回上海去。总的来说,小镇的振兴,还是要找到一条专业市场之路,形成市场上的主动,才会繁荣。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