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2020-01-22 16:44阅读:
马斯洛:我的全名是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年生于纽约,1970年去世,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我们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被当做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相对的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今天行为主义代表未出场,他们的缺点是其心理分析以动物行为为基础,而精神分析学派则以分析精神有缺陷的人为基础。我主张以健康人的自我实现分析为最高准则。我们的学派其所以叫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群体组织及其出版的杂志都以下面的目标为追求对象:使个体不断向完满的人性发展,使社会不断向协调健康的发展方向前进,实现一个完满和谐的世界模式。
为了发展人类的完善人性,为了培养健全人格,我批判了传统的所谓道德中立、价值中立观和研究方法论,我认为,伦理、道德、是非、爱情、幸福、健全和病态这些我们社会急于要解答的重要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责任,我们必须以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而不是以那些无价值的琐碎论证为研究的方法。
这种所谓方法论看似学术性很强而实际上对人生和社会毫无用处。一句话,我的观点是,我们的心理学人格、人性研究要以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方法要适应问题,为解决问题服务。我主张用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而广阔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人格和人性问题。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我的人格发展理论,概括地说,我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需要层次论,其目的是提倡人的自我实现和人格发展中的高峰体验,从而为完善人性和健全人格服务。总的说来,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人的本能相连的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如果人少了它会引起疾病,有了它会免于或减少疾病,恢复它会有利于治愈疾病,一般的人在多种复杂情况同时出现而又不可自由择的情况下,首先寻求的就是它,而不是其他情况的满足。
在一个健康人身上,这类需要的满足处于静心的、低潮的或不起作用的状态中,它依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第二类需要是人的成长性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望左右,以发挥自我
潜能为动力,其满足会使人产生愉悦和快乐。这类需要依次为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一般说来,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当然,例外情况也很多。比如,具有天赋创造性的人,尽管缺乏其他不少基本生理需要,却把自我实现看得最重要,不顾其他生理需要的未能实现状况。我看到,当今中国某些贫困学生在极其恶劣的生理环境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自我实现的事迹,令我深为感动。还有,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志士仁人,他们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誉和生命。再有,有人对我的需要层次论有所误解,特别是关于我在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追求高层次需要的观点。对此,以上我已作了第一点说明。现在要说的是我讲的某一需要的满足是相对性的,并不是说,要完全满足某种低层次需要后,才能进入更高层次。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各种需要都只能得到其部分满足,而非完全满足。世上哪有那么完全?
有完全是纯金的金吗?我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说过:“我们可以任意假定一些数字,或许一般公民大概满足了85%的生理需要,70%的安全需要,50%的爱的需要,40%的自尊需要,10%的自我实现需要。”而新的需要也并非突然出现,其有一个从无到有的渐进过程。比方说,如果主导需要A十一 西方现代心理人格对话 107仅满足了10%,那么需要B也许全无,但当A满足25%时,B可能就有5%了;当A满足75%时,B就可能达到50%了。当然,虽说需要的满足有其相对性,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差异则是明显的;并且,其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特别主张人们更多地追求高级需要,因为它意味着更大的生物效能、更长的寿命、更少的疾病、更好的睡眠。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虽有较重生理疾病但有高级需要的人能够战胜疾病,甚至比没有高级需要而身体表面上无疾病的人更长寿。为什么?后者因焦虑、恐惧、爱和优势的缺乏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以至使本来生理的健康转化为身心的疾患。
总之,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因为前者是形成更伟大、更坚强、更完美、更真诚的个性的根本条件。我们看到,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乃至超自我实现的超越性层次的人,既是敢爱全人类,又有其充分发展而完善个性的人。下面,让我们来讨论达到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者的人格特征。他们能客观地,而不是主观臆断地看待事物、自己和他人。即使对自然界和他人的不足,也有充分的度量,认为这是事物的必然和人性的自然。他们性情直率,绝不矫揉作秀,更不哗众取宠。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只求解决现实问题,他们不贪图金钱和名誉,视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人生最高享受和最大乐趣。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绝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不良左右,靠自己在正确观察和思考基础上的选择而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成功。
人格、人性与人文精神他们对生活有不断创新的思考和审美判断力,他们真正认识到每天早晨的太阳都是新的。他们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处于和谐之中。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真正处于中国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实际上,处于这种境界的体验就是我所说的高峰体验。达到自我实现甚至超越性境界的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高峰体验。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与此同时,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们富于生活情趣,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富于多种创造性。
当然,“人无完人”,他们也常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有人时有挥霍或轻率的行为和习惯;有人易烦恼、激动、刚愎自用;有人还残存一些浅薄的虚荣、自夸、好炫耀自己的成果、家庭,偏袒自己的朋友、子女;有人有时会表现出令人吃惊和难以想象的冷酷无情。由于他们一般说来是强者,因而必要时会表现出超越一般人的冷酷无情;他们之中,有人性情特别暴躁,发起脾气来有如大海的十二级风浪,当然,其风平浪静时居多,此时更显现其自我实现和超越性的本性。虽然自我实现者的人格根据其具体情况尚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以上的不足,但他们比一般人更能自觉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接近完善人性的目标。为此,我提出,任何人,包括具有自我实现人格特色的人都应不断修养,不断完善人格结构。其实这种自我修养的论点在两千年前中国的圣人孔子已经提出来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