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再论崇祯是最糟的选择

2020-02-16 20:28阅读:
中国历史上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是哪位呢?是崇祯。他勤政爱民,竭尽全力挽救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最终,他还是失败了。他想不通,他用“诸臣误我”来为大明王朝,也为他自己画上句号。但这样的解释缺乏说服力,因为他当了十七年的皇帝,大明王朝直到他死去时,力量依旧强大。是他没能找准历史的钥匙。
崇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在他看来,明朝衰弱的最大缘由在于天启帝任用魏忠贤,残害忠良。他上台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处死魏忠贤,提拔国之栋梁。但他没有明白天启帝为何重用魏忠贤。把魏忠贤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为了打击东林党。江南之地正在失去控制,大明王朝的财政支柱不受国家掌控,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崇祯没有想明白应对措施就拿下了魏忠贤,是其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另外,整个的内阁缺乏实干人物。他们启用的都是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完全办不成事情。相反,懂军事的熊廷弼、孙承宗没有土壤发挥他们的雄才大略。崇祯一次次信任内阁,一次次失望而归,一次次愤怒杀人。最后,他完全不相信他的内阁,重新让宦官充当急先锋。历史来了一次反转,又回到了原点。可惜,魏忠贤那样能干的太监不太多。
崇祯是一个多疑的人。在他刚登基时,袁崇焕获得了莫大的信任,这是很难得的。我一直认为,袁崇焕死的并不冤枉。袁崇焕就任蓟辽督师,大明的主力军队归他调遣,全国绝大部分军饷归他支配。在袁崇焕的建议下,崇祯破天荒的没有设立巡抚,这就让袁崇焕大权独揽。可以说,崇祯将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袁崇焕。是袁崇焕辜负了崇祯。无论出于任何理由,手握军政大权的袁崇焕私自与满清议和,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哪一个当权者都要思量一番。况且,即使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崇祯都没有同意议和。再者,私自斩杀毛文龙也非常不妥。毛文龙官拜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在没有紧急军情下,不请请示杀人,这是犯了大忌讳的。不说总兵,从朱元璋开始,对于处决死刑犯都是慎之又慎的,袁崇焕的这一做法肯定让整个朝野胆寒。为了东北的胜利,同时也由于袁崇焕尾大不掉,崇祯都忍了。可是,被袁崇焕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关宁锦防线却让满清轻易攻破,那么袁崇焕就罪责难逃了。千刀万剐体现出崇祯对他的恨。
崇祯缺乏战略眼光。他上台不久,就解散了驿站,让李自成们
揭竿而起。他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征税。是要向大地主征税,而不是像农民加派。在这一点上崇祯远不及嘉靖皇帝。嘉靖帝任用严嵩,在于严嵩能够保证国库充盈。严嵩任用胡宗宪,能够保证抗倭局面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嘉靖帝让徐阶牵制严嵩,不让徐阶做大。等到倭寇平定之后,严嵩也就倒台了。这是皇帝应有的手腕。崇祯在干什么?他在乞求大臣们捐款。乞求是弄不来银子的,老好人也当不了皇上。
崇祯的一大特色就是下罪己诏,他应该是历史上下罪己诏最多的皇帝了。下的多了,也显示了他的无能。对于农民xx,他没有一整套的应对措施。他如果真的是个有勇气的人,他应该实地考察情况。他最后不问苍生问鬼神,只能让一切的努力付诸东流。
说实话,崇祯的优柔寡断让他失去了大臣的信任。对于满清的政策,对于农民xx的处理办法,大明王朝开了无数次会议,最后都议而不决。在最开始,将领们的军事失利是责任心的问题,崇祯杀的没错。但到了中后期,确实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崇祯这时候还是采取杀杀杀的做法,难免让大臣们心寒。你都下了罪己诏,就不能把过错自己揽下吗?留下这些人的命,戴罪立功不好吗?洪承畴、祖大寿本不是愿意投降的人,就连吴三桂都有另外的可能,是崇祯让这一切都付诸东流。
站在上帝视角,满清入主中原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即使南明小朝廷,还是有几十万人马的。北方各地的地主武装,也有几十万人马。崇祯不选择吊死煤山,只要他还有勇气,他依然有翻盘的希望。并且,兵临城下的李自成也说了,他只愿做宋江。只要崇祯愿意,他愿意替崇祯打满清。同时,满清内部矛盾重重,多尔衮、豪格争的不可开交。只要大明能够挺住,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最终一切都不可能了。崇祯自己拉不下脸面去南方,也不愿意他的太子去南方。
这或许就是系统的自我崩溃吧。我一直认为崇祯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糟糕的选择。从明朝的国力来说,就是天启这样的混子皇帝都不会导致明朝速亡。那样只会使天下苍生遭殃。皇帝要为生民立命,但这显然是崇祯的短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