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盛克选:农村“留守儿童”不仅仅是缺少关爱

2016-11-11 08:18阅读:
盛克选

说起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总是感觉到心情很沉重。长期以来,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大多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来自父母的关爱总是无法弥补的。然而,这样的事实,坐下来仔细想一想,农村的“留守儿童”仅仅是缺少关爱吗?其实,除了这些,更重要的还有来自父母的“觉醒”。

我的老家在农村,每次回家探亲,都会去邻里坐一坐。邻居家,有两位老人和一个小孙女在这里生活,儿子和儿媳都在深圳打工,一年回家一次,每月15日左右都会给家里寄生活费。总体来说,他们的生活还算宽裕,老人除了带带孩子,就是打打麻将。这样的日子,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些悠闲。

去年正月,去亲戚家拜年,恰巧碰到了邻家的儿子和儿媳,闲聊时得知,两人在一工地做工,每月合计收入在15000元左右,我说:“两人都在外地工作,可以回来一人在家陪孩子,娃儿上学需要照顾,再说家里的老人也年纪大了。”夫妻俩的意见倒是很一致,说道“多赚几年钱,在城里买套房,等自己老了也不会愁生活”。

应该说,类似于上述想法的人大有人在。他们的出发点,是在未来给孩子减少负担,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孩子暂时留守在农村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对于关爱,只要是孩子需要的东西,他们都会去乐意满足。这一点或许是因长期没和孩子在一起,也只能在物质上尽最大可能地去体现。

“钱”能够买到很多东西,甚至包括那些男女之间让人爱得恶心的情感。但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就算有再多钱,也难以换回他们纯真的年代。然而,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把孩子单独留守在农村,并不是因为无奈,而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这份未来的期望,目的也很简单——赚更多的钱。

每次在讨论“留守儿童”时,提到最多的就是“关爱”,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然而,
作为“留守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似乎还没有完全觉醒,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培养。甚至,也有很多父母会认为,农村有个爷爷奶奶或者姑姑阿姨,还有什么不放心?每月生活费一分不少,甚至每天给孩子打电话。说到这里,禁不住要问,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仅仅是这些吗?

其实,“留守儿童”除了缺少父母的关爱,还是发生意外伤害和存在心理扭曲的重要群体。有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而溺水和交通事故成为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的两大隐患。而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调查发现,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情绪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很显然,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情感教育,其健康成长会受到很多困扰。在此呼吁,对于留守儿童的现状,除了社会多一些关爱,每个父母更有必要认识到“留守儿童”存在的弊端并“觉醒”过来。尤其是那些一心想着赚取更多钱财的父母,可以适当把脚步放慢一点,多留一点陪孩子的时间。

当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有些家庭确实并不富裕,当地的经济也不活跃,父母只能靠外出务工才能支撑家庭开销。这种无奈的境况,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比如,国家的扶贫政策,在这些地区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解决好这些孩子的教育,医疗,生活等问题是关键。政府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让这些父母自觉回到孩子身边。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