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知道小儿秋季腹泻常见治疗误区吗?

2019-11-25 07:06阅读:
你知道小儿秋季腹泻常见治疗误区吗?
退休医生桑
标签:腹泻、止泻、脱水

每年,当进入11天气转凉时,许多孩子特别是一两周岁婴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引起,所以又称轮状病毒肠炎,如治疗不恰当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有的家长以为腹泻是个常见病就擅自给宝宝做一些处理,本文旨在临床上一些认识治疗的误区做一介绍,期望引起家长的注意。
误区一:立即用止泻药
腹泻后不要马上就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
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止泻剂。
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而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会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一些正常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加重腹泻。
当然在当宝宝出现脓血便的细菌感染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在由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沙门氏菌等细菌引起的腹泻,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误区三:频繁换药
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会自己好转,吃药并不能明显缩短病程。另外,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很多孩子父母治病心切,用药 1天后不见腹泻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是不对的。
当然如果明确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误区四:禁食禁水
部分家长误认为给孩子腹泻时禁食少饮水,就会加重腹泻。
事实上,因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秋季腹泻对宝宝的最大威胁是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护理的关键是给宝宝补充水分。
孩子在腹泻期间除非严重频繁的呕吐者在,只要有食欲应该进食,婴儿应照常吃奶。
二、小儿发育不健全,腹泻应当禁用5种药物
1、禁用氟哌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包括: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禁用。
2、禁用庆大霉素口服制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因为氨基糖苷类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衰竭,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卫生部)。
特别提醒:虽然硫酸庆大霉素颗粒、硫酸庆大霉素咀嚼片都属于儿童剂型,当胃肠道发生炎症时,口服庆大霉素也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但使用不当也可引起耳聋和肾衰竭。
3、新生儿禁用呋喃唑酮
呋喃唑酮主要用来治疗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肠炎。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用呋喃唑酮治疗不但收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新生儿禁用呋喃唑酮。新生儿酶系尚未发育完全,易诱发溶血性贫血,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提醒:2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磺胺类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
4、禁用复方地芬诺酯
复方地芬诺酯是由地芬诺酯、阿托品组成的复方制剂,2岁以下儿童禁用。
地芬诺酯为哌替啶(麻醉药品)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作用强烈。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且死亡病例集中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55岁以下的儿童禁用洛哌丁胺。
洛哌丁胺的化学结构类似氟哌啶醇和哌替啶(麻醉药品),其作用较地芬诺酯强而迅速,用于低龄儿童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阴茎水肿、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其用于低龄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