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么辰:真实、深情、热爱——读子蕴阿姨《水流心犹在》

2020-11-02 08:00阅读:
前言
么辰,是我网上年龄最小的笔友,也是交往时间最长的笔友之一。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位懂历史很博学善思考的小才子。九年前曾经为我的第一本书《跨越文革的人生岁月》写下了两篇风格迥异,切入点完全不同的书评《童言无忌》和《岂容青史尽成灰》,写的时候他告诉我,还有两个月他就满二十六岁了。因为年纪小,他写的文章充满想象力和浪漫情怀,在博客上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涟漪。时过九年,当年的小么辰,已经长大了,文字老道了,也更加深刻了。在看似平静如水的叙述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尤其是将我们这代人与他们这代人进行对照,从而反思当代青年的某些弱点,以此说明不同时代会造就不同的人,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么辰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我只是有感而发,不能算是书评,您这一代人吃过很多苦,包括劳动上的辛苦和心理上的落差等等,但还是活成了国家的中坚力量,我也不敢评价,只是表达我由衷的敬佩之情。”么辰还说:“能认识您,我很快乐并且很感恩。”我想告诉他的是,子蕴阿姨又何尝不是?我写的书,能得八零后年轻人的认可并参与讨论,且先后写了三篇不同视角的书评,子蕴阿姨同样感恩缘分感恩遇见啊!


真实、深情、热爱——读子蕴阿姨《水流心犹在》
么辰

么辰和子蕴阿姨的结缘,始于10年前在新浪博客上的一段“瞎写着玩儿”的经历,当时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被子蕴阿姨偶然之间看到了,着实被她谬赞了一番,一来二去,我和子蕴阿姨就成为了网络上的“文友”。曾几何时,子蕴阿姨所著《跨越wenge的人生岁月》出版,她马上就寄了我一本,而我在拜读之后,先后写了两篇叫做《童言无忌》《岂容青史尽成灰》的小小的读后感,被子蕴阿姨放在了她的博客上,还写了介绍我的“编者按”。子蕴阿姨博客上的好友众多,有她的发小、战友、朋友和同事等等,所以基本上都是她的同代人,而身处其中的我应该算是个“儿童团”。

恍然之间,9年过去了,二十多岁的我变成了三十多岁的我,这中间还经历了工作上的调动,大体上生活还算平静,只是早就不再写博客了,可能是丢失了当初那种记录生活的欲望了吧。还是一次偶然,我在豆瓣上看到了子蕴阿姨又出版了新书——《水流心犹在》,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登录自己的博客,登录之后,发现子蕴阿姨在若干年前给我发过纸条,问我近况,只是因为我再未打开博客而终于没有看到,于是,断了的线又联系上了……

人生的缘分真是太奇妙了,因为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谁和谁会在什么时候分离,会在什么时候再次重逢。与子蕴阿姨的这段难忘的交往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下的一句话:“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再次收到子蕴阿姨的赠书——《水流心犹在》,书的扉页上依然是她那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的熟悉字迹,唯一的区别只是右下角的时间过去了整整9年,由“2011年5月1日”变成了“2020年9月15日”。9年的时间,人生有几个9年?感慨之余不免想到一点,这个时间基本上等于那段特殊时期的时间跨度,仿佛这一代人在不经意间,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十年情结吧!有一位当年的知青在十年之后回到北京,惊奇地发现,还是当年出发的日期和出发的地点,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只是时间过去了整整十年,他在北京站里想着这个事,愣是呆立了很久。

子蕴阿姨的写作特点,其实在《跨越wenge的人生岁月》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此书中尤其明显,用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真实”、“深情”和“热爱”。先说“真实”。子蕴阿姨的文字非常真实,甚至没有任何雕琢的成分,对于经历的人和事,对于自己当时的感受,对于一切的一切,有着一种近乎自然主义的叙述。特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书中那些描写wenge初起时的文字,虽然自己对于这段特殊时期已有所认识,算是提前打了预防针,但看后还是感到了些许的震惊,即便打了预防针,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过敏反应。读到这些文字,让曾经经历过的人旧梦重温,让我这种未曾经历过的人看到了真实的历史。难以置信的是,那段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曾经给无数家庭带来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的历史,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真实到不能再真实,不是真正的亲历者,是根本写不出这些故事的。这是子蕴阿姨书写的最大特点。也许正是因为真实,才让全书拥有一种穿透纸背的力量。想起自己9年前给子蕴阿姨写过的一句话,真正的荒谬不是发生了荒谬的事情,而是在发生过荒谬的事情之后却不认为其荒谬。

在真实之外,贯穿于书中每一行文字之中的,还有一个“情”字,这就引出了子蕴阿姨的另外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深情”。其实任何一位优秀的作者,都应该首先是个“深情”的人,是个“情种”,因为只有对生命、生活充满浓浓的深情,才有可能诉诸于文字,写下些许感动人心的东西,当然,写在纸上的文字往往表现不出内心复杂情感的千分之一,一般的情况都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个国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于脏与乱中,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可贵和美好,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即使是在生活最为困难的时期。书中写到三年自然zaihai时期,在北师大上学的姐姐为家中省下五斤粮票,在风雪天回学校图书馆取回来,还有那位热心肠的片儿警老卢,我相信,凡是被写进这本书中的人,都是给子蕴阿姨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或是塑造了子蕴阿姨的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人总是有一种幽默感,当然,其中不乏黑色幽默。我还记得有一张照片:wenge时期,一对新人在大家的见证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郎和新娘的脖子上被大家挂了牌子,就像是在批斗的现场,新郎挂的牌子上写着“走社会主义道路新郎”,新娘挂的牌子上写着“走社会主义道路新娘”。人性还是美好的,善良的,它总是能化解掉生活中种种无法避免的苦难,让人们负重前行。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看法,就是所谓的50后或是60后,虽然经历过天翻地覆的zhengzhiyundong,经历过对于所谓传统意识形态的巨大颠覆,但是我仍然认为那一代人还是保留了很多传统中国人的古道热肠和乐于助人。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参与了社区值守,和我一起值守的就是一位50后,他说自己经历了太多太多,按时间顺序历数了一遍经历过的重要历史事件,而这次的疫情姑且也算一次,算是又一次填补了生命经历的空白。经历过这么多事情,自己什么都看开了,现在没事时开一辆小车帮人家送送东西。值守工作结束,我和他没再见面,直到好几个月之后,我有一次背着很沉的东西去单位,正好在路上碰到他,他二话不说,就把小车开到了我身边,说我记得你就是在某地上班吧?我送你一程吧!一路上,我在车上说,这种助人为乐的事情,也就只有您这一代人还做得出来呀!正所谓“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我始终认为,正是因为这一代人经历过很多的磨难,才拥有了这样一副好心肠。如果换做我,可能没有这么多的人和事值得我来记录,从这一点来说,这是子蕴阿姨和他们那一代人的一种幸运。

子蕴阿姨的第三个写作特点,就是“热爱”。这个“热爱”包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等等。不止在本书中,在子蕴阿姨的博客、微信朋友圈之中,无不体现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认识的很多50后、60后们,也都如出一辙,充满了乐观和热爱,明明是最辛苦的一代人,偏偏最热爱生活。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面目之后,仍然热爱生活。我觉得子蕴阿姨那一代人基本上是做到了这一点,用maozedong的话说,就是这些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路线的。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仍然保存了内心之中的某种热爱,会在某个场合,因为某种机缘而热泪盈眶,这一点实在是太难得了。而我们这一代人,往往是对生活予取予求、不知餍足的,一个不知足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热爱,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充满了“烦恼”和“纠结”,其实根本原因,都是自己的境界不高,修为太差。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即便经历过数不清的坎坷,那一代人中的许许多多仍然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这在《水流心犹在》中多有提及,在子蕴阿姨的周围,真可说同学少年都不贱。痛苦、挫折、不公平的对待对于书中提到的很多人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淬炼,他们像是被太上老君关进八卦炉中的孙悟空,反倒使其练就了火眼金睛。这让我想到,其实只要找准自己的生命定位,或者说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想要达到的目标等等,不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即便经历过“史无前例”,一个人终究会找回真正的自己,成就真正的自己。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白白经历的,总会有所收获,只要是生活的强者,总能从中汲取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使自己和他人从中获益,真心地希望,子蕴阿姨能够书写出更多让读者感动的文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