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日本歧视起外国人来到底有多狠

2017-05-22 15:09阅读:
——日本天天“蒋”【519日(星期五)篇】

日本歧视起外国人来到底有多狠
  近年来,访问日本的外国人数量急剧增加。在这个不断飙升的数字当中,不仅仅是来日本短期旅行的“过客”在增加,来到日本留学、工作以及生活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社会成为“民族熔炉”的过程当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宗教上的不同都促使社会内部产生不同形态的反应,有包容,也有排斥。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7331日,日本外务省公布了首次对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遭受歧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这项调查在201611月至12月间举行,以全国范围内的1,8500名外国人(18岁以上,在日本居住超过3个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中32.5%的人为中国人,数量最多,其次是韩国人,占22.1%,菲律宾人占6.7%
  问卷调查显示,在“曾经听到过或看到过歧视言论、仇恨言论”的问题上,76.2%
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在网络上或者媒体上听到或者看到过。在调查当中,还有2044人表示自己在过去的5年当中有过租房的经历,这里面有843人表示,租房的时候如果没有日本人作为保证人,房东就拒绝租给自己;另外,804人表示自己被房东拒绝过,原因是“外国人”的身份;还有548人表示,自己曾经见过写着“谢绝外国人”的房屋出租信息。
  很显然,租房因为“国籍”问题被拒绝,就是外国人进入日本社会产生的“化学反应”之一。这种化学反应,到底属于“排斥”还是“歧视呢”?其实,“排斥”只不过是“歧视”的一种优化说法,而“拒绝外国人”现象的本质,正是因为日本人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上的差异导致的“排斥”,导致日本人“以偏概全”地对外国人这个群体产生偏见,最终才发展成歧视。
  日本人对于外国人歧视的根源上,是出于他们认为大和民族“血统”具有优越性的骄傲。大和民族,一直都被认为是世界上几个特征鲜明的民族之一。当然,日本人绝对有理由怀有优越感——日本曾一度崇拜的国家美国,现在正夸耀日本的科学技术之先进;日本一度崇拜学习中国文化,而现在却靠着“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这些,他们都心知肚明。更有较为极端的人认为,日本有此辉煌的“逆袭”,根本原因是他们的血统更优秀,天生就更聪明。也正是这一次次的“逆袭”,给了一些日本人“民族优越感”,同时,外国人也就变得渺小了。
  其次,也要归咎于日本人对外国人接触和认识的缺乏。一些日本人对外国人的印象都比较以偏概全——说起外国人,脑中出现“条件反射”的刻板印象:讲话太大声,着装颜色太扎眼;缺少对日本文化和规矩的尊重。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影响到日本人对待陌生外国人的态度,或许他们会包容自己认识的外国人,但是对于陌生的外国人却还是抱着偏见。
  日本媒体“责人不责己”的导向,在日本社会“歧视”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社会中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倾向,就是认为犯罪率的上升和社会问题的增多,都是源自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日本。媒体在报道犯罪事件时,也会着重报道外国人在日本的犯罪事件,更为恶性的日本人所犯的案件反而没有这么高的关注。这种具有偏向性的报道也让普通民众对于外国人的印象变差,更对于进入他们的“领地”的外国人感到害怕,从而进行语言攻击形成仇恨言论。
  说起仇恨言论,在日外国人当中最大的受害者群体应该是韩国人。一向被夸“谦和”和“礼貌”的日本,在黑起韩国人的时候可一点也不“嘴软”。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和在日韩国人结下“梁子”呢?
  如今韩国人聚集的东京“新大久保”地区,由于房租便宜,在1980年时是亚洲留学生的聚集地。到了1990年,来到日本留学和工作的韩国人急剧增多,日韩两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吸引了韩国人进入挣快钱的活动:女性进入风俗店等地方做陪酒女,韩国男性则开始了盗版DVD的贩卖,让日本人对韩国人留下了低俗的坏印象。当然,这时还仅仅只是一个坏印象而已。
  2002年,日韩两国联合举办的世界杯举行,韩国年轻人穿着红色的T恤淹没了整条街道,庆祝韩国创造了世界杯第4名的亚洲历史记录。当日本媒体铺天盖地报道这样的盛况时,日本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从未意识到周围有这样多的韩国人潜伏着。借着世界杯的好成绩,在日韩国人开始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韩流成为了歌舞伎町和新大久保的标志。这让日本人感受到来自韩国人的“威胁”,不仅是足球上的,还是文化上的。
  真正改变日本社会和在日韩国人的,是20128月,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不顾日本政府反对登上独岛(日本称为“竹岛”),激怒了整个日本社会,也让日本人对在日韩国人的态度急剧下降。“仇恨言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在日韩国人进行一波又一波的轰炸。不仅如此,新大久保的街道还常常有“反韩”的游行示威,参与者举着“韩国人滚出日本”,“韩国人是蟑螂”的标语。
  这种“反韩”的仇恨言论非常普遍,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网络世界,从2012年开始直到今时今日都一直存在着。今年52日,一条视频席卷了日本和韩国的网络。一名韩国男明星到日本京都旅行,在一家有名的拉面店附近徘徊了一阵之后,推开门用日语问“这是拉面店吗”之后,里面的一名顾客竟然大喊“Fucking Korean”,而他身后的其他客人也跟着他起哄,大喊“Fucking Korean”。一名韩国人随意进入一家店铺,就遇到了这样的“仇恨言论”,可以想象这在日本是多么普遍的一个现象。
  “仇恨言论”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一种人权和心理上的伤害,对于日本的形象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因此,日本政府为了阻止这种“相互伤害”的局面继续下去,去年出台了《仇恨言论对策法》,明确规定仇恨言论的定义,并将仇恨言论多发的川崎市、京都府、大阪市、神户市一级福冈县等13个自治体划为重点防范治理地区,颇有要严肃整顿“新人权问题”的架势。
  只是,整治这个问题相当困难,尽管政府详细定义了什么是仇恨言论,但是违反法律的代价仍旧不够有威胁力。一来,许多外国人在遭受歧视言论之后并不知道可以维护权益,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权益。二来,维护权益之后,会否遭到后续不断的报复性攻击,是作为外国人担心的地方。
  话说回来,虽然一些外国人在日本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待遇,而事实上,日本社会已经离不开外国人。随着日本“高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不断深刻,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已经形成了一种“依靠”外国人劳动者支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不论是在日本几大都市圈的城市,还是在其他的地方城市,便利店里基本都聘请了外国留学生兼职或者全职员工,居酒屋等餐饮店里也少不了外国人的身影,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上也有一群外国人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当然,不仅仅是基础劳动部门,研究、设计和开发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职位上,也有不少外国人的存在。可以说,如今的日本社会并不是一味地被“排斥”和被“歧视”,还有强烈地被“需要”。
  一旦被“需要”的局面形成,那么外国人在日本社会上的地位也就会不断地提高。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日本法律规定,外国留学生每个星期打工时间总数不得超过28小时,这一法律也被人们称为“防贼”一般的法律。然而,由于日本劳动力缺口实在太大,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讨论这条法律的修改,提议将每周28小时的打工限制放宽到每周36小时,希望外国留学生们更积极、广泛地参与劳动,既能够缓解生活费和学费的压力,也能够缓解企业人手不足的压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防范”到真正地也从留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或许就是外国人在日本社会中地位提升的一个标志。
  当外国人越来越被日本社会需要,相信歧视的现象也就会逐渐地减少。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