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蒋谈廿四史(21):苏秦家人序列变化显世间人情冷暖

2020-05-27 09:49阅读:
——读《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随笔
蒋谈廿四史(21):苏秦家人序列变化显世间人情冷暖
阅读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看似很小的细节,那就是在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的时候,一起嘲笑他的人物是“兄弟嫂妹妻妾”,也就是说,至少有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小妾六个人在非常蔑视地嘲笑他。司马迁没有讲苏秦的家庭出身背景,只说他“东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由此,我展开想象:身为“东周洛阳人”的苏秦能够出国到“齐”去留学,还能够报考进入著名国际关系学教授“鬼谷先生”的门下,应该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此外,他在家中不但有“妻”还有“妾”,也说明他的家境应该是不错的。还有,从这些人追求的“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十二以为务”也可以看出,他们与一般平民渴望吃饱肚子就行是不一样的,具有的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的要求。
他们最瞧不起苏秦“释本而事口舌”,也就是不去好好地追逐本业,或耕农,或经商,而是想靠四处耍嘴皮子吃饭,这样带来“困”的结果,自然是活该。
这里面,不仅有价值观问题,还有职业选择的问题。苏秦与家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中国著名散文作家周国平在其散文《家》中写道:“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展现出每个人对家的眷恋、依恋的情感。但是,苏秦作为“海归”回到故乡的时候,没有拿到学历文凭,没有带回大把的钞票,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落魄而归,看到的不是笑脸相迎,听到的是大家的“窃笑”。这不仅仅是一种刺激,
更是一种羞辱,带来的一种压力恐怕不是用“亚历山大”就可以形容的。
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苏秦是好样的,他没有在这种来自亲人的打击面前倒下去,而是继续寻找书籍,最终找到《阴符》这样的国际关系学名著,同时是“头悬梁,锥刺骨”地“伏而读之”,并且是不断地进行“揣摩”思考,最后是胸有成竹地再次走出家门,前往六国进行“合纵”抗秦的游说。
苏秦千里大奔行,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他不但要把握六国的国情、政情,还要掌握六国执政者的心情,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这个游说的过程,我此处用省略1500字的方法不再叙述。当我看到赵国国王接受游说后赏赐给他“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的时候,我知道苏秦开始时来运转进入人生的转折点了。
这以后,苏秦再次回到故乡家园的时候,他的家人“昆弟妻嫂侧目不敢视,俯伏侍取食。”注意,与上次嘲笑苏秦时相比,家人的序列中少了“妹”和“妾”,我推测前者在这个期间已经出嫁,后者在这个期间不愿“患难”而改换门庭了。
苏秦见此情景,发出响彻云霄的万般感慨,同样是一个人,“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这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励志名言!(2020年4月27日写于日本东京“丰乐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