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蒋谈廿四史(64):比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为官之道”

2020-07-09 09:52阅读:
——读《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随笔
蒋谈廿四史(64):比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为官之道”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是平津侯公孙弘与中大夫主父偃两人的合传。有人认为,公孙弘倡导儒学,推动汉代教育的发展;主父偃上疏讨伐匈奴,推出“推恩”分割诸侯的主张,两个人都在为国计民生的发展做事情,所以司马迁把他们排列在一个合传里面。我倒是认同另一种看法,公孙弘和主父偃虽然都提出了自己的政见,但他们的主张是尖锐对立的,可以把他们两个人看作是“政敌”。将政见对立的人放在一个合传里,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比如,《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就是写的张耳、陈余两人从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到反目为仇势不两立;再如,《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也是写袁盎、晁错两人政见对立,相互死掐,最后导致晁错被杀。因为司马迁在政坛上也有过如此遭遇,如此写人物传记,或许让他内心感到自己并不是“蝎子粑粑——毒(独)一份”,从而轻松一些。
尽管司马迁指出“汉兴八十馀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弘为举首”,充分肯定公孙弘在汉朝初年倾力推广儒学的贡献,但司马迁看不起他善于阿谀奉承的一面。平心而论,公孙弘身为高官,“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也就是说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皇帝自我判断选择,从来不当面和汉武帝发生争论,这是懂得“为臣之道”,即使在今天的官场也是不可缺少的。至于说公孙弘“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这也说明官场就是官场,而不是菜市场。在官场如果事事要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那真的是离死就近了。在《史记》里面,司马迁几乎对所有拍马屁的人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抨击,这恰恰是他官场生涯失败的一种心绪表现。

对于主父偃,司马迁的看法是:“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也就是说主父偃霸气凌人,做事不顾后果,最后落得在世时人人敬畏,落世后人人恶语的可悲下场。
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人建议主父偃该收手的时候就收手,他的回答是我当年因为贫困,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境遇改变了,自然不肯轻易收手。他真的是我行我素,大肆接受诸侯的贿赂。最终给自己的灭亡埋下祸根。这与今天官场贪腐案例中常常指出的在一个重要的契机之后仍不收手,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正因为这样,我感觉《平津侯主父列传》与其是在讲公孙弘和主父偃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倒不如说是在讲述一种“官场之道”。让人稍微感到意外的是,这种“官场之道”或者说是“为官之道”,在今天仍然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也是《史记》的价值之一。(2020年6月8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