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蒋谈廿四史(97):受重托呵护“赵氏孤儿”让韩国传世

2020-08-11 14:03阅读:
——读《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随笔
蒋谈廿四史(97):受重托呵护“赵氏孤儿”让韩国传世
我父亲生前是一位京剧“票友”。记得那还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政治和艺术上开始宽松起来的时候,他在家里哼唱京剧《赵氏孤儿》,我也渐渐地能跟着唱几句,他就很神秘地说,“到外面,可一定不能唱啊!”今天,翻开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我与中国美学史上最壮烈的故事,悲剧美的一个高峰——“赵氏孤儿”见面了。
重要的事情重复说。在《史记》里面,司马迁把“赵氏孤儿”这个壮烈的故事说了两遍,在《赵世家》中详尽,在《韩世家》中约略;在《赵世家》中讲忠烈,在《韩世家》中说信义。两篇之中,一些时间和细节有出入,引来后世学者的争辩。在我看来,这并非司马迁麻痹大意,而是《韩世家》里面后的韩国,太没有存在感,以至于留下的史料过于单薄了。
虽然苦无资料,司马迁对于韩世家的重视程度并没有打折扣。一卷《韩世家》,篇幅不算大,却在开篇处用短短不足两百字讲述那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位居晋国六卿之一的司寇屠岸英阴狠地构陷赵晋与赵朔一家谋反,欲将赵家斩尽杀绝。韩厥在劝阻屠岸英无果的情况下,将其阴谋告诉给赵朔。赵朔临终前满怀悲愤地嘱托韩厥,“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于是,“韩厥许之”。程婴与公孙杵臼把“赵氏孤儿”赵武隐匿起来,“厥知之”。司马迁把赵朔临危托孤,韩厥忠人之事、全人之意
的智、勇、忠、诚、信悉数道来,从而开古典悲剧美之先河,此后谁也不能说中国古代史学缺少深刻的悲剧美。
司马迁在文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韩厥凭显赫战功获封六卿之后,依然不忘赵朔临终时的托付。韩厥最终感化了晋景公,力荐“赵氏孤儿”赵武继承爵位,为赵晋一家平反,使得程婴与公孙杵臼舍身护主的义举和易子救主的牺牲有了其存在的价值。
列侯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郡”;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其间,韩国与郑国、魏国也不断发生战争,“伐我”、“攻我”、“败我”这样饱含着血与火的字眼也在地不断出现……韩国,除了在申不害担任宰相期间,以法家之道来治国,导致“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他死后,便是战灾接连。
历史上的韩国,虽位列“战国七雄”之一,但周边环境恶劣略。既要与大国博弈,又要偶尔亮一亮“肌肉”。大国想把韩国玩弄于股掌之上,韩国也想游刃有余地利用大国矛盾谋求发展。与今天中国的周边形势以及所处地域堪有一比。
“韩氏之先,实宗周武。事微国小,《春秋》无语”。然后,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些微小国,能够与魏国、赵国并列为诸侯,传袭“十余世”,实现了“双百目标”——存世两百多年。在司马迁看来,这全仰仗韩厥的一诺千金为子孙积下了“阴德”。(2020712日写于东京“乐丰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