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蒋谈廿四史(133):刘邦面对“群臣争功”的独特眼光

2020-09-25 09:16阅读:
——读《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随笔
蒋谈廿四史(133):刘邦面对“群臣争功”的独特眼光
翻开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我与萧何再次重逢。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把汉初丞相萧何、曹参列入“世家”,并且分别立传,显示出他独具的“史眼”。班固在《汉书》里面,将萧何、曹参合为一传,也显示出他的个人见解。人们对待历史人物,或许越近的、越是在眼前的,就越能够“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着各种各样的“吐槽”,反而是对相对久远的、不在眼前任职的,给予热烈的掌声。所以,对历史人物“近臭远香式”的评价,也不能完全相信的。
对于萧何在汉初能够高居相位,不要说当时的许多功臣不服,就是后来撰写史书的司马迁、班固也是内心里一百个不服的。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结尾处酸溜溜地写道:“淮阴、黥布等皆诛灭,而何之勋烂焉。”那意思就是凭什么他们都被杀了,就你一个萧何留下来灿烂呢?潜台词就是“你萧何不过是一个会怕马屁的家伙”。班固在《汉书·萧何曹参传》中也是酸味浓厚地写道:“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錄錄未有奇节。”凭借着文字吃饭的班固,居然看不起“刀笔吏”,这或许是文人相轻的另一种表现吧?!
惟有刘邦的头脑是清醒的。他面对“群臣争功,岁余不决”,拿出了罕有的“战略耐心”,到底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实际上是在看他们的人品;他做出了充满“刘邦特色”的形象比喻——“猎狗”与“猎人”,指出那些“披坚执兵”身经
百战的“群臣”们不过是一只又一只追杀野兽的“猎狗”,而萧何才是“发纵指示”的猎人;这些功臣充其量是“功狗”,萧何才是“功人”。这些话,不知道会让多少人感到是骂人不带脏字,不知会让多少人听后不舒服,但它却凸现出刘邦独特的用人观。老子曾经说过,“善用人者,为天下”。刘邦与项羽有激烈凶猛的楚汉之争,为什么最后能够“刘胜项败”,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善于用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给后世执政者留下了如此宝贵的历史经验。
说到曹参,我仍然对他给儿子屁股二百大板的事情耿耿于怀。我记得《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也不过是做父亲的贾政让小厮们先“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然后是“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其结果是贾宝玉“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相比之下,曹参儿子曹窋与父亲一起在朝中做官,他只不过是把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的“牢骚”带回了家,一向“不作为”的曹参大怒后就在儿子屁股上结结实实地招呼了二百板子,然后还到汉惠帝面前讲了一套什么“萧规曹随”。
记住,这个为历史传唱讴歌的“萧规曹随”里面,渗透着曹窋屁股的斑斑血迹!(2020816东京“乐丰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