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谁把“卧龙凤雏”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7-11-24 08:01阅读:
《三国演义》中的广告很多。每当一个关键人物出现,总会有非常全面的介绍和铺垫,以便引出后来的人物故事。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基于《三国志》的预先设置而采取的一种写作手法。要说最流行、也最具杀伤力的广告语自然就是那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大凡广告,目的在于扩大影响,推销产品,获取利益。很显然,《三国演义》中的这句广告语却是为了推销人才。其主角,当然就是传说中的诸葛亮和庞统。古时候不像现在,媒体众多,无孔不入,只要发布出去,就不难引起轰动效应。古人发布广告,除了来自官方的邸报、告示之类的,只能口口相传,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但“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语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其实,这得益于诸葛亮和庞统早年广交朋友和自我推介的习惯使然。正如现代人的心理一样,既然是广告,自然就要往大了吹、往狠了做。不说庞统,就说诸葛亮尚在隆中之时,就曾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等人谈论:“汝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见孔明说起,于是众人皆问孔明其志若何?不料孔明却笑而不答,可见其自视甚高。
谁把“卧龙凤雏”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真正让诸葛亮浮出水面的当然还是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当刘备马跃澶溪第一次遇到司马徽的时候,广告也就开始了。见刘备狼狈不堪,落魄至此,司马徽觉得这是个做广告的好机会,于是就说出了“卧龙凤雏”的名号,至于这两人在哪里却是闭口不言,为此还得了个“好好先生”的名号。其实,这都是为了吊起刘备的胃口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当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司马徽又不失时机的出现了:“孔明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当关羽提出质疑时,司马徽不仅没有反驳,反而更进了一步:“(你说得对)孔明安敢妄比二人。以吾观之,只可比周朝八百余年姜子牙,旺汉江山四百余载张子房也。”此言一出,众人不禁愕然。要说广告做到这种程度,的确是登峰造极了。
广告就是这样,只有司马徽说不行,还要广而告之。于是,诸葛亮利用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费尽心思的编排了一些民间歌曲,并教给人们传唱,如此口口相传,到最后无论老少妇孺,还是商贾农夫,都能来上那么几句。按现在的说法,这叫强化记忆,深刻印象。如此一来,广告的效应也就出来了。最终,因为先有水镜先生和徐庶的极力推荐,又有山乡庶人的层层铺垫,一个全新的“广告语”也就诞生了。
当然,广告还要有个主次,只推介诸葛亮太单调,要有个陪衬,广告语不流行、不时髦同样打不开局面。自古以来,龙凤就是神灵的象征、吉祥的标志。既然将诸葛亮比作“卧龙”,当然还要填补个所谓的“凤”才行。顺理成章地,同样是高人的庞统也就进入了与诸葛亮一比肩高的行列。前提就是,庞统须在诸葛亮之下,取号曰“凤雏”就是此意。“雏”者,小也。广告做完了,就等着别人来请了。
话又说回来了,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偏偏让刘备独自囊括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广告的传播范围问题。当时,曹操正在北方忙得不可开交,对这句广告语并不甚了解。因此,从来也没想过要去请谁。而江东孙权,尽管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这句广告语,却因为手下不缺人才,对这句“说破大天”的广告语自然不太相信,时间一长,也就懒得理会了。而这时的刘备正处于饥不择食的状态,仓皇之中,偶然听了这样的广告语,又怎能不让其动心呢?可见广告还要区分对象。
今人有言:“别看广告,看疗效”。既然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语,那么刘备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可以平定天下吗?事实当然不尽人意。庞统几经挫折才到了刘备帐下,因为急功冒进很快就陨落于“落凤坡”。这就充分说明了,“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是掺了很多水分的。假若刘备只有庞统一人辅佐,按小说分析推理,很快就会以失败而告终。所幸,刘备还有孔明。但即便如此,刘备也没有真正安天下,占据偏远一隅,连半壁江山都算不上。更为可笑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北伐,到头来却是“六出祁山”而不胜,其得意弟子姜维更是九伐中原而无功。两人都得了尚且安不了天下,可见“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广告语有多么的不靠谱。
反观曹魏,虽然没有这两人的辅佐,反而占据了北方大半个中国。最终司马氏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不是因为司马氏父子比诸葛亮高明,而是中国经过连年征战,众望所归,已经具备了天下一统的时机和条件。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非人力所为也!(东湖少主2013年8月8日写于山东枣庄。2017年11月23日整理)特别声明:本博为新浪网站注册博客,除新浪站内署名转载之外,其他纸质媒体或商业网站未经许可,一律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