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刘因《过奉先》一诗写作地点认定的探讨的初步结论

2020-08-03 09:22阅读:
作者:冯宝哲
关于刘因《过奉先》一诗写作地点认定的探讨的初步结论
前几天,为探讨刘因《过奉先》一诗写作地点的事,曾连发两文,特别是第二篇还被新浪博客推荐为博客首页,引起了诗友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蒲城的诗友圈内讨论比较热烈,参与者有赵可、李坤明、党忠社、姜金旺、韩理定、张继虎、唐建民、王拴庆等诸文友。对于田岸先生所提供的表明刘因来过陕西的几首诗,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如党忠社先生提出:“三首的第二首还像是渭南或者蒲城的事情,而第一、第三不是写蒲城的,应是写河北唐县的。因为刘因是理学家,不排除在研究理学时到陕西,和蒲城侯均有往来。”李坤明先生则提出:“明显第一、三首是写唐县。唐县历史悠久,为古唐尧封侯之地。尧帝故里河北尧山。在河北省唐县县城东约10公里处,有一座山叫尧山,亦称都香山。这里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尧帝的故里。尧帝,亦称唐尧,是我国历史上一代人文始祖。他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非凡贡献,其功之伟,其德之厚,早已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熟知。尧帝幼名放勋,姓伊祁。父亲喾高辛氏,母亲陈锋氏。4300多年前生尧于丹陵伊祁山尧母洞,成长在尧山(今唐县南固城村北四公里处)。尧帝青少年时期封侯得帝,为民操劳,中心主要就在今唐县、顺平和望都县一带。据考证,尧继兄挚得帝后,初都阳邑,亦称唐邑,即今唐县城东北10公里的南固城村(原名故城,后改固城)。《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载:‘阳邑一作唐邑,在今河北唐县东北。’
《中华大字典》有同样的释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亦有明确标识,唐县至今保存有‘古唐侯国碑’为证。” 田岸先生也发来了对第二首诗的看法,认为“刘因的西窗不是写蒲城的,我当初列出是证明来过陕西。他在西边窗户看见华山,证明当天居住在华山东边。”
另外,我也在百度搜索中找到了一篇《刘因评传》的文章,其中讲到了《过奉先》一诗(载于《静修先生集》卷八.一四八页。)反映了刘因的恋金哀宋情绪,从这一点看来,万宁县是因金陵而改称奉先的,刘因过此而生发叹喟,应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还在《刘因诗词集》卷二中查到《杂诗五首》的全文是:
其一
尧山唐故国,淳朴带遗踪。种果收奴力,开田享素封。
采收多上药,景仰近神峰。梦寐驱黄犊,岩居一老农。
其二
冀北高寒境,英灵海岳全。斯文若程邵,家世亦幽燕。
祀典今谁举,遗经会有传。吾乡此盛事,瞻仰在他年。(下略)
《窗口》一诗,田岸先生提供的是前半首,我在《刘因诗词集》卷十八中查到全文:
洛水秦山梦寐前,风流陈邵两癯仙。
中峰太华五千仞,皇极一元十万年。
厮役阅来归旧隐,迷藏画出称高眠。
人间此意今谁会,卧看西窗生暮烟。
过唐水望尧山》一诗在《刘因诗词集》卷三中即可以查到,而与之紧接的即是《过奉先》这首诗。
关于“唐水”,百度搜索的结果是:“唐河,古称滹沱、呕夷、滱水、唐水等,《大清统一志》载:因流经唐县后水流增大,而得名。……历史上称唐河为大清河的正源。”由此可知唐水与唐县有关。
由以上资料可知第一首诗“尧山唐故园”这句话,放在蒲城很难成立,放在唐县则比较妥切。这是作者同题《杂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而第二首开头的第一句“冀北高寒境”,即点明了这几首诗是写于河北的,可见此诗中的尧山与蒲城无关。第二首《西窗》一诗,应写于华山之东,也证明不牵涉蒲城。至于第三首,从标题《过唐水望尧山》即可看出其是写于河北的作品。这些都进一步佐证了《过奉先》写于房山县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这三首诗是田岸先生提供的,我将这些认识反馈给他,恭请指谬。田岸先生的回复是:
“这里还有许多疑问:清代和民国房山县志为何只收了刘因的《霍原》而不收《过奉先》?资料不全只是猜测,能收《霍原》(这是一首很僻的诗)肯定编撰者看到过刘因的诗集,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县曾经称过奉先县么?为什么清代康熙、乾隆、民国蒲城县志均收了这一首?否定历史记载必须有可靠的实据,不能凭猜测。 :
读刘因《年谱》和《刘因评传》,刘因一生可以分为两段:30岁以前青少年时段和30岁以后的中晚年时段。刘因三岁识字,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十岁能文,十八岁刘因还自诩在诗赋上已与苏武、李陵、司马迁、班固、屈原、宋玉、卢照邻、王勃、元结。李白等不相上下。在刘因六岁时全家已经离开老家容城,一直到26岁才回到容城,这二十年刘因家四处迁徙,迁徙在什么地方?根据刘因自己写的文章有涞水、顺天、真定等,25岁时家庭居地数不详。这段时间刘因受教过一位砚先生。22岁时随一位叫松冈的先生出外游历不到半年,时间虽然不长,但二人情感很深。他们二人出游了什么地方?没有记载。但根据刘因的诗词来看,好像到过永济、洛阳,关中东部和商洛。
我说的意思不是断定《过奉先》是过的蒲城,而是说过的是房山并没有可靠的实据,这中间有好多疑团,只是推测和猜想。《过奉先》蒲城现在说不是蒲城,房山从来也没承认是房山的,那难道刘因是写的天上的?这多年,各地都在大力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没有的都要强拉历史。《过奉先》古人把它多次编入了蒲城旧志,又不是我们把它第一次收入的,为何要把它硬推出去呢?个人观点,请冯老批评!”
笔者的回复是:“十分喜欢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这都是事后的考证,只能从现存的资料进行推衍,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只所以质疑刘因《过奉先》不是过蒲城,主要的根据是这首诗所发抒的是归乡人对县名置废的叹喟,而蒲城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如果放在房山县的奉先正好与其对应,故有此议。十分感谢你对这一探讨的关注!从你提供的这几首诗的写作地点来判断,也可以看出《过奉先》是写于房山县的若干端倪。考虑到你的“否定历史记载必须有可靠的实据”的意见,我们会将此诗收入《文库》的,在附注中说明存疑的观点,这样我看就是比较缜密的做法了!”

以上是否可以作为此次探讨的结论,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