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鼓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二)

2019-07-11 15:49阅读:
鼓楼位于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鼓楼的建造时间比明北京城的建造早了近150年。最初建的鼓楼不在中轴线上,位置在今天钟楼的西南方向约100米处,所以当时的鼓楼和钟楼是“犄角拱立布局”,不是今天在中轴线上的纵列排布。鼓楼建成不久毁于雷火,到元帖木儿皇帝的大德元年(1296)重建时,将其移建到了现在的位置。
元朝所建的鼓楼毁于明初,明永乐帝朱棣建造北京城时,在原址上重建鼓楼,规制为三重檐,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砖木结构,通高48.7米,比天安门高14米。楼内二层原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现仅存一面主鼓。主鼓报时,群鼓报节(节气)。
鼓楼是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报时台。清乾隆帝及之后的报时方法为每夜报更两次:定更(一更,19点-21点)和亮更(五更,3点-5点)。定更和亮更都是先击鼓后撞钟。定更鼓响,城门关闭。亮更鼓鸣,城门开启。报时击鼓撞钟各108下,为何是108下,含义解释多样:一说是代表着一年里的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计108。二说是佛教认为人一生遇到的108种烦恼,敲108下即可消除。三说是108包含着12个9,“九”是最大的阳数,“九”被看作数字之极,而一年有十二个月,“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总之都是吉祥的意思。
1924年溥仪离开紫禁城后北京市政当局废止了钟鼓楼报时的功能,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附近的城墙上鸣放大炮,称为午炮。那时正对着钟楼的北城墙上,有三间小房子,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就住着炮手一家。炮手姓李,因为常年鸣放午炮,耳朵都被震聋了,外号就叫“李聋子”。据“李聋子”回忆,有的时候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中午市民们会听到先后两声炮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