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2019-07-17 17:51阅读:
如果将北京城中轴线视为一幅浑厚的长卷,那么钟楼就是这幅长卷卷首处一方隽永的印章。乾隆帝曾这样赞誉钟楼:“尺木不阶,屹然巨丽。拔地切云,穹窿四际。岌(jí)业峥嵘,金觚(g)绣甍(méng)。鸟革翚(hi)飞,震辉华鲸”。钟楼是把建筑的结构、共鸣、传声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古建筑,在古代大型建筑史上可圈可点。
钟楼现坐落在地安门外大街最北端,其东侧与草厂北巷相通,其西侧是铃铛胡同,其南端是钟鼓楼广场,其北边与钟楼湾胡同相连。
钟楼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1227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基址上重建,但不久又遭火焚毁。所幸铜钟未毁。 到清乾隆时,乾隆帝把钟楼看作是紫禁城的后卫,视大钟为家国的皇浩,决定重建。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完成,重建后的钟楼不用木质材料,全部用砖石起拱砌筑。这座钟楼屹立至今。钟楼通高47.95米,比天门高出13米多。底层基座四面均有券门,内设75级石阶,通二层主楼。
明永乐时期钟楼建好之初,悬挂的钟是口铁钟,重约25吨,后因其音质不亮,替换为铜钟。铜钟通高5.4米,直径3.4米,体厚0.27米,重约42吨,悬挂在钟楼二楼正中的八角形木框架上。 原来的铁钟放在了钟楼墙外,直到1983年才将其移置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网上有当年游人在钟楼墙外与铁钟的合影(见图片)。有关铸铜钟的传说故事很是生动(见图片),现在钟楼西侧还有“铸钟胡同”的地名。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见到百余年前钟楼周围的街道,其整齐有致,宁静安然,令人往思。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钟楼上悬挂有大钟每天晚上撞钟定更,是为入夜。此后,人们就不许再出城了,治安秩序很好。百年前钟楼的钟声每晚戌正时(晚上7点钟)响起,声音纯厚绵长、圆润宏亮,响彻京城内外方圆十数里,是为“定更”;每晨寅时(早上5点)再次撞钟报时,称为“亮更”,城门开启。每次撞钟108下。
钟楼是北京城中轴线的起点,740年前她就守候着这座城池了:浩荡钟声响未了,元朝明朝清朝,中轴首要!
“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各篇小文,以永定门始,以钟楼终,计三十三篇。小文中的明清古建筑,犹如独立天成而又文脉相通的乐章,奏鸣着中轴线的不朽交响。与其交相辉映的,还有中轴线两侧的侧轴上的明清古建。侧轴上的古建筑,与主轴上的古建筑浑
然一体,浓墨重彩的泼洒出千年古都的厚重与斑斓。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钟楼——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三十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