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龙门”“虎门”——消失在长安街上的明清古建(四)

2019-08-21 17:58阅读:
天安门前的“龙门”“虎门”指的是天安门东侧的长安左门和西侧的长安右门,这两座门均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城门建造的规制,这两座门实际上是天安门瓮城的侧门,分别命名为长安左右门,东西长安街得名由此而来。明清两朝东长安街自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西长安街自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
“龙门”的由来。明清两代各省的举人每三年一次进京参加贡士的考试。贡士考试由礼部在天安门前的东千步廊举行,考中者进宫参加皇帝举行的殿试,殿试一般都予录取,只是在排名上就非常讲究了。殿试完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为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殿试后放榜,用黄纸书写,即“金榜”。礼部官员捧榜,自皇宫出天安门左转,经长安左门,于长安左门外张榜。当时世人皆谓:十年寒窗,考中进士,金榜经长安左门而昭示天下,乃“鲤鱼跳龙门”,长安左门真“龙门”也。
“虎门”的由来。每年霜降前刑部把关押在死囚牢里犯人,自牢内提出,经长安右门押至天门前的西千步廊,朝西跪下。三法司及王公大臣再审后,将判为死刑的案卷呈皇上勾决。皇上勾决的案卷,经天安门送出,右转经长安右门,公布于天下。被勾决的犯人也从长安右门押出,被勾决的犯人经过长安右门,犹如进了虎口,有去无回。因而长安右门在民间称为“虎门”。
民国时期为打通长安街,长安左右门两侧的围墙已经拆除了。新中国建国后,群众游行队伍和参加阅兵的部队都要经过这两座门,群众和部队都有意见,认为影响队伍的行进。交通部门更是认为这两座门东西道路附近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1952年8月15日的北京市第一届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讨论拆除长安左右门的议案。当日下午4点市建设局接到拆除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瓦件和石件都是文物,要文明施工,不损坏一块瓦。次日凌晨五点半拆除完毕,所有的物件分别存放在永外木须园材料场和中华门北侧。1952年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中华门地区成了工地,存放在中华门北侧的瓦件经市政府批准调拨给了故宫。长安左右门的汉白玉须弥座仍然放在中华门北侧。1955年建设局道路所的材料组长未经请示,将汉白玉须弥座调拨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部。为此材料组长挨了记大过处分。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可以感受到曾经护卫着天安门的长安左右门的魂魄还在!

拆除长安左右门时拆出了八颗元宝和一堆铜钱,这是不是明朝工匠们为两座门放置的镇物呢?
“龙门”“虎门”——消失在长安街上的明清古建(四)
“龙门”“虎门”——消失在长安街上的明清古建(四)
“龙门”“虎门”——消失在长安街上的明清古建(四)
“龙门”“虎门”——消失在长安街上的明清古建(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