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536:高士廉治蜀:四川人民应该感谢这位大唐名相

2017-03-07 12:54阅读:
536:高士廉治蜀:四川人民应该感谢这位大唐名相
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元年(627年),高士廉从中央被派往四川,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到了四川之后,他积极考察各地民情,视察了著名的都江堰,为改善民生,进行了多项改革,为四川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情。
首先是改进风俗。当时四川民众中流行怕鬼恶疾的习俗,父母生了病,即使已经非常严重了,儿女亲戚也不愿意照顾,反而躲得远远的。这种习俗不利于当地的和谐稳定,所以高士廉下决心改变人们的观念。他亲自看望生病的老人,又派人前往各地进行宣传教育。于是“风俗顿改”,那些落后野蛮的风俗逐渐得到改变。
536:高士廉治蜀:四川人民应该感谢这位大唐名相
其次发展儒学,大兴教育。为了进一步转变当地风俗,高士廉在四川大兴教育,鼓励当地群众读书学习,新建学校,派遣儒生在当地讲论经史。于是,“蜀中学校粲然复兴”,可见高士廉对四川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三是新修水利,发展农业。自战国时期在四川修筑了都江堰后,四川便得其利,成为著名的“天府之国”。高士廉到四川后,发现旧渠两旁、水利畅通的良田都被豪强占领了。于是他便大举新修水利,在旧渠
的基础上开通新渠,扩大灌溉面积。由此,百姓获利良多。
高士廉的这些举措,让蜀中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极大地造福了四川百姓,所以深得四川民众的拥戴。
536:高士廉治蜀:四川人民应该感谢这位大唐名相
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进京担任吏部尚书,封许国公。李渊去世后,他参与营建高祖陵寝。后来又参与编修《氏族志》。太宗对他一直非常信任,贞观十二年拜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七年画图形于凌烟阁。贞观二十年(647年),高士廉生病,卧病不起,太宗常常探视,聊起曾经征战的往事,太宗唏嘘感慨,不禁泪流满面。贞观二十一年初,高士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在唐初大臣中,高士廉才望颇高,处事谨慎公允,和同僚的关系也很好,高祖、高宗对他都很信任。《旧唐书》这样评价他:“士廉才望素高,操秉无玷,保君臣终始之义,为子孙袭继之谋。社稷之臣,功亦隆矣!”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