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北洋海军之所以全军覆没,关键因素在于驻守威海卫陆军的溃败

2019-08-01 08:13阅读:

北洋海军之所以全军覆没,关键因素在于驻守威海卫陆军的溃败
文/冯玄一
一提到威海卫之战,很多人对李鸿章咬牙切齿,把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归结为李鸿章消极避战的错误战略。其实,北洋水师覆灭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大清的陆军实在太窝囊,导致威海卫要塞失守,从而导致北洋舰队被“关门打狗”。
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01、北洋水师为何要躲在威海卫?
现在很多人诟病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战略。其实,李鸿章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战略,是有考虑的。当时,北洋水师的优势在于镇远、定远等铁甲舰装甲厚、抗击打能力强,而威海卫的地势又利于防守。所以,李鸿章根据当时的情形判断,决定让舰队在威海卫军港内坚守。如果离开了军港的保护,大清的铁甲舰船速慢、舰炮发射速度慢、行动迟缓,和日本海军军舰相比,优势便丧失殆尽。
其实,当时最希望北洋水师出战的,恰恰是日本人。
黄海大战后,日本舰队千方百计诱使丁汝昌出海。只要丁汝昌出海,日本舰队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行动迅速、发炮快的优势进行决战,以实现围歼北洋水师于海上、彻底夺取制海权的目的。
如果此时清朝海军贸然出战,必然重蹈黄海大战的覆辙。而在防卫严密的威海卫军港,则可以海陆协同,日军在这里无法发挥舰队的优势,占不到什么便宜。
02、威海卫炮台为何会迅速失守?
但是,坚守在威海卫里的军舰,本应该和威海卫的守军一起海陆协同作战,为何会被日军“关门打狗一锅端”呢?
问题不在海军,在陆军。
当时,威海卫要塞本是防守严密,号称“固若金汤”。但是,1895年1月30日,日本陆军对威海卫要塞
实施进攻,本应奋力抵抗的清军迅速溃败。在进攻当天,威海卫南岸的南帮炮台就全部失陷,炮台里的大炮很多未经破坏就直接被日军获取。北帮炮台的情形则更加令人气愤,2月2日,在日军进攻前,北帮炮台的守军就几乎全部逃窜,日军不战而取北岸各个重要阵地。
本应固若金汤的威海卫要塞就这样在短时间内轻易失陷了!
威海卫要塞陷入敌手,对北洋舰队的打击才是真正毁灭性的。
夺取炮台后,日军调转炮口,轰击军港内军舰。北洋水师就这样成为“自己家房子里的囚徒”,腹背受敌,军舰出又出不去,优势也发挥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覆灭才是怪事。
03、迟迟不见踪影的援军
在北洋海军被日军海陆围歼的时候,舰艇上的海军官兵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
事实上,在1895年1月20日,大清朝廷就已经接到了日军在荣城湾登陆的消息,当时朝廷已经预料到威海卫的危机,下令清江驻军李占春率领手下15营官兵、徐州驻军陈凤楼率领手下5营官兵、沂州驻军丁槐率领手下5营官兵前往威海卫,援助威海卫守军。
如果当时援军迅速赶到,以优势兵力打破日军在陆地上的包围,继而海陆配合,北洋海军以不至于全军覆没。
可是,这几路援军却行动迟缓,迟迟未能赶到威海卫。一直到北洋水师投降,这些援军仍旧不见踪影。
可见,北洋海军覆灭的关键因素在于,驻守在威海卫的陆军没能很好地坚守阵地,守住炮台。当威海卫诸炮台失守后,北洋水师覆灭的命运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