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神童杨炯:少年成名,中年官场受挫,个人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2021-04-19 13:49阅读:
文/冯玄一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气势非凡的诗,是杨炯的《从军行》。这首诗描写了战场上那种紧张、激烈的场面,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正能量”,斗志饱满,年轻人就该立志杀敌报国、立功疆场,这是大唐蒸蒸日上、国运昌隆的表现。这首诗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在四人中,杨炯出生最晚。他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 公元65O年),华阴人 (今陕西华阴市)。关于杨炯的家世,新旧《唐书》的记载都很简略,没有作过多说明。《旧唐书》上只说,他伯祖叫杨虔威,武德年间官居右卫将军。想来,他的家庭也是比较富裕的,家长重视子女读书,杨炯才能在幼年得以受到很好的教育。
神童杨炯:少年成名,中年官场受挫,个人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和“初唐四杰”的其他人一样,杨炯也是一个天才。他聪明博学,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写出流畅通晓的文章,被人称为“神童”。杨炯和王勃一样,少年得志,小小年纪就进入仕途。上元三年(公元667年),年仅17岁的王勃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举考试,一举高中,被授予校书郎,掌管校勘书籍之事。
在青年时代,杨炯的人生之路可谓通畅无阻。永隆二年(公元681),杨炯被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又改任詹事司直,这是专掌管太子东宫庶务的官职。职务虽然不高,但是很有前途。
神童杨炯:少年成名,中年官场受挫,个人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炯的人生,在武则天初年发生了巨变。武则天称帝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称帝。杨炯的堂弟杨神让参与其中。徐敬业兵败后,杨家遭牵连。杨炯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梓州在今天的四川三台,路途遥远。想来,杨炯一路赴任的心情是极度郁闷的。直到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他才回到洛阳,与另一位诗人宋之问一起在习艺馆任教。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七月,武则天下令将宫里的盂兰盆分送给佛寺,并且在洛南城门楼上设宴与群臣观看。作为一个以文章闻名的人,杨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挥洒才情的好机会。他写了一篇《盂盆兰赋》,献给武则天。在这篇大作里,他毫不吝啬地对武则天尽情颂扬。他称颂武则天是“神圣皇帝”、还说“周命惟新”,还建议武则天“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然后可成为帝王之楷模。
这是一篇写得极好的文章,后世评论家多有提及。虽然这是一篇向武则天表忠心的文章,有向武则天“献媚”的嫌疑,但是仍然不妨碍它作为千古名篇流传至今。
神童杨炯:少年成名,中年官场受挫,个人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这年秋天,杨炯被授盈川令。
杨炯虽然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但是,他这个人性格上有缺陷。在官场上,他恃才傲物,对很多同僚都看不惯、瞧不起,是个另类。他经常讥讽别人,言辞尖刻,极为犀利。这使得他与同僚的关系都不好,常常受到同僚的忌恨和排挤。
不但如此,杨炯这个人极其残酷。《旧唐书》杨炯传记载,他在盈川令任上,“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杀之”。
意思就是说,他为政残酷,对百姓和官吏,稍有不如意,就下令鞭打,甚至有人被当场打死。另外,他还有个嗜好,那就是喜欢帮人题字。在盈川,只要是亭台楼阁,他都要去题字。盈川的官署宅第、许多进士家的亭台楼阁,都被他一一题写匾额。他的这种做法,“大为远近所笑”。
神童杨炯:少年成名,中年官场受挫,个人悲剧皆因性格使然
宰相张说对杨炯的从政表现很不满,他曾写了一首题为《赠别杨盈川箴》的诗,诗中委婉地劝诫杨炯“才勿骄吝,政无烦苛”。
对于上司的劝诫,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要改正自己上的缺陷。然而,即使有想要改正的决心,上天也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杨炯死于盈川令任上,年仅四十四岁。具体死因,新旧《唐书》都没有具体写明。
才华横溢固然好,但是,有才华也要懂得收敛,懂得谦逊。杨炯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笔耕不辍,有文集30 卷。但不幸的是多有散失,流传至今的,只有一部《盈川集》,共10卷,诗 30 余首,文40余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