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讲人话的语言学论文

2020-07-30 15:29阅读:
不讲人话的语言学论文

石毓智

在过去短短的五年里,潘海华就在《中国语文》和《当代语言学》这两个汉语界最重要的刊物上发表了10篇论文,而且这些文章大都是一二十页的篇幅。即使现任这两个刊物的主编——刘丹青和胡建华——都比潘海华少一篇,整个学界无人望其项背。毫不夸张地说,潘海华是当今汉语学界第一叱咤风云人物,作为汉语言学爱好者的我,有责任有义务要拜读学习这种潮文。
每个负责任的学者都应该明白,发表文章的意义不是仅仅为了个人捞取功名利禄,更重的是探讨问题和追求真理。发表文章是让读者学习的,是与读者交流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在学界抖威风出风头的。所以,如果读者有疑问,作者自然是有责任和义务出来答复澄清的。我就是抱着这种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文章,谁要对我的文章有质疑,我会第一时间出来回答的。
下面关于潘海华和叶狂发于《当代语言学》
20153期的一篇16页的长文,题目是《离合词和同源宾语结构》。


我以前写文章曾经指出,在乔姆斯基形式语言学框架里发表的论文,多是建立在“不是人话”的基础之上,它的伪科学性就出在这里。他们往往先假定一个“深层形式”或“基础形式”,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连串云山雾罩的假设,再画几个随心所欲的“蚂蚁上树”(树形图),三下两下就把读者给唬住了。
关键问题就出在这个“深层形式”的设定上,试问你们有什么标准?或者说到底有没有标准?即使你们同在一个理论框架里做研究,不同的人可否根据这些标准确立出一致的深层结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他一切都是鬼打架!
潘海华和叶狂认为“我帮了他的忙”的基础结构为:

我帮忙了他的帮忙。

上面这个东西肯定“不是人话”,不论从语法结构还是语义内容,既不会有人说,也不会有人理解。请问两位作者,你们是根据什么来确立上述这串东西的?
作者从这个假定的“基础形式”演绎出一篇16页的论文。敬请作者先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关于大作,下面我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二位。


不讲人话的语言学论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