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语文课要回归本真,这才是语文教改的目的地!

2020-09-16 08:23阅读:
  语文课已经被眼花缭乱的课件异化成艺术故事。所以有识之士或者专家大声呼吁,语文课要上得干净洗练,着眼语文直奔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少一些浪费时间的插科打诨,少一些非语文的左顾右盼,少一些无聊肤浅的机械重复,要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有效,形式活泼,学生参与度高,练习精致扎实。
说得多好啊!现在有些语文课确实迷失了方向。有些老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语文课以外的各种活动上,语文课逐渐式微,买椟还珠,或者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伴娘拐着新郎跑”。繁花似锦的形式如雨后春笋,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什么拓展延伸,什么课本剧表演,什么语文综合活动,吹拉弹唱进课堂,声光电齐上武装到牙齿,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
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这些现象是“外延无限延伸,内涵不断虚脱”。
其实,除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琐”,还有另一种繁琐大家也是见得多的,那就是:无论精读、略读,也不管文体、内容,全都有一套几乎固定的程式去套解,诸如背景介绍、字词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等,通常的做法都是把课文“大卸八块”,进行僵化的“满堂灌”,然后就是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应对考试。
这种陈陈相因、繁复琐碎的语文课实在是折磨人,把鲜活的语文弄得面目可憎,学生也就被败坏胃口,毫无兴趣。所以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这种应试模式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很普遍,现在也还是司空见惯。
  现有的语文教学病因主要在社会,是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对优势教育资源几乎“惨烈”的争夺,几乎造成普遍的教育焦虑与浮躁。语文教学上的那种应试模式的繁琐,归根结底也是源于实用主义的“时代病”。当高考和中考的分数排名事实上仍然作为教学业绩硬指标的时候,“应试模式的繁琐”就难于祛除。因此,“繁琐病”的存在不能全怪老师,现在社会上有太多对语文教学的抱怨,这并不公平。人人抱怨,又人人参与,能不焦虑繁琐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又不妨换个角度来想想:如果应试教育大环境未能根本改变,难道就坐以待毙?就放任语文课被“繁琐病”所缠绕?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其实外界压力再大,总还有自己的空间,我们不指望能改“一丈”,那就实实在在去改“一寸”好了。课改和高考“相生相克”,老师要懂得一些“平衡”,努力做到能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他们的脑子搞死,把兴趣搞没。
  为了应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一些专家和老师提倡“大语文”,也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被应试教育捆绑而过于僵化的状况,希望语文课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活泼,并能往课外延伸,激发阅读兴趣。“大语文”的初衷没有错,只是如果被形式主义牵引过了头,就会出现空洞化的问题。“大语文”如果空洞化了,当然要警惕,也应当批评,但不要全盘否定。把“大语文”的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拓展阅读等合理的科学的因素保留吸收,又坚持语文课的简洁扎实,两相结合,岂不更好?我们总不能扬弃了“大语文”的“空”,绕个圈,又回到原先僵化狭窄的境地。
  “简洁语文”并非新主张,“简洁”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艺术。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
  要让语文课“简洁”而且“高效”,回归语文的本色,这才是语文教改的目的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