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2024-04-23 12:46阅读:
【熟诗素评】
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编者按】
三年疫情赋闲在家,重读《唐诗三百首》,提笔写下百来篇诗评。因评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评论完全出于自我理解,心底原声,故称“熟诗素评”。后应邀先后在《海峡两岸》、《师生》杂志开设专栏,陆续发表,并为多处转载。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今读到余秋雨《行者无疆》第二篇《罗马假日》,忽然联想到最近读的唐
代孟浩然的一组诗,尤其这首《宿建德江》(又名《夜宿建德江》)。


余秋雨在《罗马假日》中写到,他们到达罗马的那一天,整个意大利五千八百万人中,有三千万人到国外度假旅游去了,留下了一座座空城让外来人空自惊讶。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西方文明中,大多崇尚个体休闲权利至高无上的人生哲学。


而与“一切工作为了假日休闲”的欧洲人观念不同,中国人则是信奉“一切旅游度假都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所以,许多出游都带有功利目的,有时美其名曰“调研考察”。近来又为青少年游历新造了一些词语,叫“游学”,或“研学”。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很多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篇章中,可以发现与此相差无几。


其中,唐代孟浩然是比较典型的一位。他的一生都在仕隐之间纠结摇摆。早年,他表露较多的心迹,是对隐居高人的追崇。因此,曾与朋友“同隐鹿门山”。 但他朋友中,有许多达官贵人。交往之中,难免受到影响,乃至怂恿。一度他也蠢蠢欲动,比如,他曾写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样的干谒诗(自荐诗)。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他还直接进京赶考,希望及弟进仕。可是,命运弄人。这位中原才子竟然考试落弟未中。极度失落之时,他选择到吴越一带远游,去寻访向往已久的天台等名山。这一路上,留下了很多诗篇,《宿建德江》就是其中一首。原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从首句可见,作者是坐船路过建德的。点承了题目的“江”字。小船停泊在哪里呢?江中烟雾笼罩的小陆洲(诸)边。如果不知潜因,出门远游来到这样的地方,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可是,紧接着第二句,首先点出时间。表明“移舟泊烟渚”,不是乐意所为,实属“日暮”必须“夜宿”的无奈之举。再以“客”字照应上句“泊”字,刻意凸显“匆匆过客”之身份,举目无亲之感觉。更有“愁新”二字,直接归结点明前叙之心情。“新”字必与“旧”字相对而言,说明一路孤愁累叠至重,无以复加。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可见,一二两句,看似平铺直叙。无奈孤寂愁绪,却巳渲染至深。可是,本诗的功力,更在三四写景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不是客观地写景,而是写主观感觉中的景,孤愁心态下的景:往岸上远处看过去,原野似乎十分辽阔(旷),与天边相连,让人感觉,天空仿佛压得很低,快要碰到树梢了;再往江心看下去,江水清澈见底,照出月亮的凄冷倒影,仿佛离诗人十分贴近。这两句诗中,前句的“低”和后句的“近”,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既显示一种景物的状态,又给人一种从上而下的沉重威压感和自下而上的清冷逼迫感。另外,从声律上看,两句诗也是平仄错落,很好地帮衬了表意的效果。比如前句“旷”字用仄声,与“低”字配合,加强了威压的力度;后句“清”字用平声,与“近”字呼应,强化了贴近的粘度。至此,一种孤愁情绪,才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由本诗反观孟浩然一生,性格确实有点悲剧色彩。闲适放野的时候,往往期盼知遇之恩,也想仕途功名;在朝为官的时候,又嫌杂务羁绊,向往闲云野鹤。他也曾数度出任官府幕僚,后都中途辍业,难以为继。让举荐友人感觉莫名尴尬。


相传,一次孟浩然受邀来到友人王维内署,恰遇唐玄宗幸临,知其诗名,向其索诗。他呈上一首《岁暮归南山》,内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玄宗看了十分生气:“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都有幸见到皇上了,还说这样的话,真的也就怨不得谁了。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对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文化性格作过深层分析,读后深受启发。


古代文人,根源上受儒学影响太深,有时名为忠君报国,隐世避俗,骨子里还是为了个人名节。往往与山水相处,不能放弃“自我”,做到“无我”,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分子,与之融为一体。就如诗仙李白,只是寄情山水,放飞自我;诗圣杜甫,只是借诸山水,忧国忧民。包括白居易算是比较达观洒脱的一位,但他恪守的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在这些文人眼里,有时名为游山玩水,实则都对山水寄予功利取舍。


你看,孟浩然本来赴考落弟,想通过远游排遣失意。结果由于“自我”文人情结背负太重,置身山水,仍无法避免李白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结局。试想,如果能够像欧洲人那样,出游时无我融于大自然,工作时忘我投入岗位,那也许就不会活得那么累死累活了。当然,那样一来,我们后人也许就欣赏不到如此奇妙的诗作了!


【熟诗素评】悲剧性格看江山——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
(转自:一唱元声公众号 原创:一唱元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