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速读历程

2011-11-27 21:35阅读:
刚才提到读书,顺便说说自己的速读经历。我喜欢读书的乐趣。小时候家里书少,那就反复看。记得有本成语字典,大概被我前后翻了几十遍,后来翻到任何一页,所有的字都能一眼看完,我觉得,那大概是我后来速读能力的开始。
后来大概三年级,有了阅读课。一筐小人书,随便看。大喜过望,然后发现,人家一节课看一二本,我可以看六七本。呵呵,也没多想,不就是连环画么,翻快点也没啥。不过,那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速读超过别人。
再后来看到了速读的一些报道,就开始留心训练自己。前面有朋友提到看武侠,呵呵,我也是这么过来的。那时书摊借一天书五毛,不限本数。我看了一个暑假,大概看了百来套。一般一天五本没问题。有人说,怎么可能。速读不是逐字看,就是盯着页面,然后就看完了。一本三百多页的武侠,一个多小时就翻完了。
到了中学时期,学业渐重。我的阅读欲望也更加强烈。我收刮所有可以读的文字。鲁迅,琼瑶,还有一堆世界名著(其实都是基督山伯爵,红与黑之类的小说)和科幻小说。实在没东西看的时候,就翻字典,说明书,百科指南,电大教材•••现在想想,阅读能力最强的时候,吞了太多怪物。收获是有了怀疑的态度。
看电大教材的一个收获,就是发现在古籍里有那么多可看的。记得有上下两本的文学精选,看的最多,然后看完了就有看全集的念头。然后在老家翻出一堆明清小说来看。有些是繁体,竖版,右翻。很不习惯,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阅读的结果是不太喜欢,一个意外是发现自己可以顺畅看繁体和白话。文言也能凑合。
大学时代是阅读的新开始。苦逼的多修一个专业后,终于认定不能在课堂里浪费时间。于是跷课去泡图书馆。开始一天从早泡到闭馆。后来觉得太苦了,那就白天看书,晚上看所谓的教学录像(其实就是电影)。这样的日子大概维持了半年。成绩是,看了两百多部电影,还有,把图书馆的书看完了。
有人问,什么叫把书看完了?扯吧。我解释一下。我是这么看的:选一个书架,比方管理学,有组织行为学之类的分支。选一个分支,把所有的书抱上。选一本看完,然后再看其他同名的书有何不同。要点和争议在哪。这样,一个下午最多可以看十几本--精读一本,泛读其他。如看到高论或者开山人物,再找原著。
严格意义上,说读完当然有点扯,但确实把能读的差不多都读了一遍。读完感受很多,简单说两点:一是中文专业书都是抄的,偶尔抄老外,经常
抄同行,而且经常抄错;而且世界上有两种逻辑,其中一种叫中国人的逻辑。读完后失望异常。此后大大降低了阅读欲望,觉得烂书还不如电影靠谱。
说不读书了吧,期间一直有点不甘。转辗读了一些思想史和历史类的东西。无感。不过,后来想想,那些书让我慢读,是我阅读习惯转变的重要开始。几年后,去了一个著名学府读研。半年萧索的学习之后,老规矩,跷课。主力图书馆、讲座。在见识了上百个名人和小半个图书馆之后。我退却了。自此彻底不迷信了。
在两个图书馆之间,网络慢慢进入视野。开始是尝试和新鲜,从没想过这后来会成为主要的阅读来源。大概在98年,订阅了一本叫西湖评论的电子杂志。看一个叫朱海军的和人辩论,其中包括后来声明远扬的方舟子。朱辩风“极强”,其著名观点包括面对面性交导致人类直立行走等等。所见多歪理,但似乎每次辩论都占上风。
若干年后,听说朱海军在网上和人辩论数天不休,暴了血管。不知为何,难过了好久•••••说回来,网络后来给了我阅读很大的帮助。从新闻组、BBS、网络书库等等,一来有推荐,二来能找到。还有,好书总是在一块的,而最重要的,除了文字,还有思想。自此眼界大开。不过突然有些惭愧,觉得此前浪费太多时间。
通过网络和电脑的强阅读大概保持了两三年。扫完典籍之后,转战论坛。几乎每贴必看。一天阅读量大概有数百个页面。那时互联网还没什么管制,包括轮子功的都看了不少。结果是清晰区分了逻辑、事实、意愿、假设、行动这一类在汉语中含糊难分的字眼,此外重置了头脑中的思想体系。什么是重置?就是从新来过呗。
此后种种就是各种管制,然后论坛式微,博客关门,围脖兴起••••此中冷暖,自知。这几年,各牛校公开课上网,都是一流的思想,或经典,或前沿。学习,是更方便了,但也更容易被忽视了。重要的,是倾听的习惯和谦虚的态度。
至此,对我的速读经历做了一个简单回顾。其中有弯路,有气馁,也有喜悦和平静。特别感谢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在线上线下无私的分享和意见。也以这几段文字,送给我的朋友们。有幸认识你们,是比好书好文更大的收获。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