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小欢喜:你的孩子最擅长的是什么?

2019-08-16 09:17阅读:
电视剧《小欢喜》重点围绕三个准备参加高考的家庭展开,用共鸣共情这把刀对三个不同家庭里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不自觉地反观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又有多了解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很少有人认真的对身边人进行深度解析,寻找出与之最合适的相处方式。因为亲近,所以随性,使之有些亲人像仇人,有些亲人像陌生人。实际上,与亲人也是讲究相处之道。
在《小欢喜》中几个家庭里的孩子性格形成,很大部分取决于家庭环境和氛围。
【缺钱不缺爱的家庭】

剧中董文洁(海青饰)方圆(黄磊饰)夫妻比较贴近大部分中国式父母,工薪阶层,生活压力不轻,但家庭稳定,妻唱夫随。不管遇到开心事,还是烦心事,夫妻俩都会共同面对,相互支持。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使之他们的儿子方一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也没觉得大不了。或许在学习上,他并非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但品质优良,性格开朗,正直勇敢,风趣可爱,身边的人朋友都喜欢他。
生活中,他应该很具有抗压力,是几个孩子中逆商最高最开朗的。
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肯定是不合格的。
因此,董文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成绩提高一点,起码能考上好点大学。可以看出,她的努力几乎是白费的,只要有一点时间,方一凡都会想着放松一下。
同样是学习不好,为什么董文洁做不到像季杨杨的妈妈刘静那样淡定呢?
董文洁丈夫失业,自己又降职,现又要为儿子租住一万二的学区房,经济收入目前是董文洁一家最大的难题。如果儿子不好好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今后也可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会为生活而担忧,而这是每个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缺爱不缺钱的家庭】

不爱学习的季杨杨是官二代。父母辗
转在全国各地工作,他从小在姥爷姥姥舅舅身边长大的。父母为了他高考才回来,没有得到父母足够温暖和爱的季杨杨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在杨杨眼里,父亲虽是人人羡慕的大领导,可不是一个好父亲,为了他的官位,自己这个儿子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他处处与父亲对着干,逃课,飙车,打架。
母亲刘静成了父子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刘静很少批评儿子,可一旦发现儿子做错事,会让儿子道歉,平时关心多于管制,观察多于干涉。在她眼里儿子与父亲的关系才是重要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但丈夫不一样,他希望儿子考上好大学,不能丢他的脸。

为了缓解与儿子紧张关系,父亲使出“技俩”,与儿子有过一段缓合期,但长年的分离,在孩子心中已经留下阴影,一旦发生矛盾,他们又成了敌人,这个家庭关系处理起来,难度系数最大。
缺爱的孩子,内心即敏感又脆弱,尽管父亲给他带来过“荣誉”,但是他需要是父母的陪伴,十八年来在他哭泣、忧伤、无助的日子,他们去哪儿?
故而,季杨杨内向、孤僻、冷漠,不善于交流。一旦父母努力与他接近,真诚向他道歉,向与他敞开心扉,他们的关系才会渐渐回暖。
无论是夫妻,还是子女,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是能够和睦相处的最重要方式。
试想啊,一对热恋的人,可以从早上一直聊天晚上,虽说基本上聊的都是废话,但是通过无数些废话中,他们了解彼此,熟悉对方。其实父母与子女也是如此,与孩子每天都保持聊天畅通,基本在沟通上他们之间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那么如何与不理父母的孩子天天说上废话呢?
父母多观察,主动找他们的兴趣点,不去打击、强行阻止,而是理解他,鼓励他,更要“掌握”他,掌握什么的,就是他内心的变化。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部分孩子也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话。
而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所以季区长放下官架子投其所好,不过维系几天的父子关系,没有良好的沟通习惯,那样的关系,经不起“风吹草动”。
可见,比起缺钱的家庭,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爱。
【单亲的家庭】

再看看学霸的林磊儿和英子。
林磊儿是方一凡表哥,母亲去世,林磊儿成了一个没妈的孩子,尽管小姨董文洁对林磊儿非常好,但终归是寄存在别人家,林磊儿做什么事,都很拘谨,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这种谨小慎微、唯唯渃渃,不敢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滋味,也是一言难尽。
所以,那次喝酒后,林磊儿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又骂又闹。完全变了一个样,尽管是“酒后失言”,但说明他也有活泼的一面,只是在别人面前,他更多扮演一个乖巧的好孩子。
比起他,有一个好“妈妈”的英子也并非有多幸福。
英子的家是剧中最压抑一个家庭,陶虹扮演的宋倩,因为误解丈夫有外遇,选择离婚,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学霸女儿身上。
极度“好”妈妈,一旦孩子有了与她不同的想法,便会产生负罪感,因此,她并非因为有一个事无世细照顾她的妈妈,而感到幸福,相反她比林磊儿过得还要压抑,甚至痛苦。
只要妈妈一生气,不管什么原因,英子第一时间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宋倩处理母女关系的方式也是最差的一种。看着女儿与丈夫及女朋友一起,极度生气。老实说那场景,我们也替宋倩这个单亲妈妈难过,但难过归难过,也要反思为什么女儿更喜欢很少带她的爸爸,为什么事事瞒着天天围着她的妈妈?
她没有反思,而是采取冷暴力,对女儿的态度从一百度降到零度,对女儿的一切不闻不问。
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待另一半,还是对待子女都是最坏的方式,没有反思,没有沟通,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处理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一番冷战后,宋倩依然做鲍鱼给女儿吃,英子吃吐了,还是不敢说实话。
英子的每次认错,其实都是脱口而出的。她的目的就是让妈妈不要难过,伤心。但内心里有两个我,一个是感到累和压抑,希望离她远点;一方面心痛妈妈,爱惜妈妈,知道妈妈不容易。
英子之所以与母亲关系变成这样,主要是父亲不在身边,他们之间没有桥梁传递不同的心声,故而,两个人得过和小心翼翼,不敢表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两个人过得都不舒服。

宋倩式的妈妈也非常多,她们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辞掉工作,全程陪伴孩子学习,这样的妈妈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不可取的,用一种看上无私付出,实则让孩子承受一种无声的压力,她潜意识告诉孩子“为了你,我……,你怎么能够不听我的话?”孩子不知觉地裹狭在她的情绪之中,难以摆脱。
如此环境中,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生活上的弱能儿;也可能从心底极度抵抗厌恶母亲,一旦有了自己的生活,对家庭没有任何眷恋。
这是任何全身心付出的母亲不愿意接受的。
很多年有则新闻提到一位日本妈妈,因为孩子不开心,向他道歉说:“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懂得和你相处,非常抱歉。”
和孩子成为朋友,处在平等的关系上,可能是每个年轻的父母最想做的事,然而几乎没有几个父母完全做得到。爱和疼惜,焦虑和担忧,最终取代你想成为孩子朋友的可能性。
就像龙应台那句被疯传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可以说,这句话道出所有家长的心声。
但是,几乎大部分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
我们喜欢将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对比的孩子一般都比自己的孩子优秀,不优秀的自动规避。总认为只要自己孩子努力了,就和人家孩子一样,可以考清华北大,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实际上,有时候真的与努力无关。
想将孩子最大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不如先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是什么,优缺点又是什么,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进行助力,或许这才是每个家长认真考虑的事。
我有一位同事孩子从小就爱运动,她一方面支持孩子,给他找最好的老师,使之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打听到某名牌大学可以降低五十分招这样的特长生。于是,她利用寒暑假期间,有目的的带着孩子学习、比赛,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高考后如愿进了这所名牌大学。
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成功的将孩子送到理想的学校,这样的母亲无疑是“功成圆满”。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生活中,大部分家长还是囿于望子成龙成凤的单一,而没有个人附加因素,走近孩子,聆听孩子,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自己与任何别人家的孩子无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