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姐姐》:什么时候女性可以把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社会就又进了一步

2021-04-08 12:39阅读:
1
有人指出《我的姐姐》是为了引发观众泪点,从而获利票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觉得《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作用相当于阿米尔.汉的《摔跤吧!爸爸》,两部电影都是从自己国家实际出发,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导火索揭示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尴尬地位,引人深思。
时代发展到今日,女性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但这并没有改变社会、家庭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定位。前些日子脱口秀主持人杨笠说“男人为什么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引起很多男性们抗议,为什么一句普通的话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波,不过是击中了部分男性隐形的痛,从出生到成长到步入社会,确实赋予男性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但也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更多的机会,以至于有些男性盲目自大。
随着年轻女性能力、学识和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她们选择的面也越来越宽,眼光也高于身边普通男性,但她们选择的余地依然有限,目前有两种境况最为明显:一种是找不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同龄男性恋爱、结婚,从而造成大龄女性越来越多;另一种是女性为获得更多事业上的成功,不得不选择独身,或做丁克家庭。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让她们造受到外界嘲讽和诋毁,然而,真正最大的“敌人”和压力却来自家庭。
且不要说长辈逼迫和施展压,就连很多年轻女性也希望自己女儿:好好学习,找到好工作,将来再嫁个优秀的男人,生儿育女。至于个人的价值、喜好和梦想很少有人提起。
时至今日,为什么我们还一致认为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是不幸福呢?其实,这并不是她们自己原因,而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赋予女性的价值已经根深地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一句话讥讽的话: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而多年前,我就在饭桌上听到一个五六十岁男人说:女人嘛,过了四十就不分男女。言下之意,女性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失去了女性的魅力。
社会赋予女性的价值就是相夫教子,是传宗接代;男性赋予女性的价值大抵就是性、年轻和美貌。却很少关注女性自我能力和个人兴趣。面对这样的环境,女性要想成就自我价值,首先就要敢于说“不”
,而不是成为“同谋者”。
就像《我的姐姐》里,在所有人眼里二十多岁的姐姐放弃学业抚养六岁的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另外还有一个为弟弟牺牲自己梦想的姑姑为参照物,让她觉得做这一切都是自然不过的事,至于她的理想、学业自动屏蔽。被道德所绑架、被亲情所支配,这一直是国人的思维方式。早在《大江大河》里宋运辉的姐姐宋运萍就将自己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而她嫁给了学识并不如她的雷东宝,最后死于一场意外,几乎没有人觉得姐姐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最多也就称赞宋运辉有个好姐姐,却不知道如果她选择了自己上大学,将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难道弟弟真的是姐姐上辈子债吗?
在《我的姐姐》里,弟弟出生前,姐姐也是独生子女,但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不待见她,也没有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弟弟一出生却被万般宠爱,变得骄纵霸道,对姐姐更是不屑一顾。面对这样的弟弟,姐姐如何心甘情愿放弃一切来照顾他?虽然每个人都在明示、暗示,逼她扶养弟弟,但姐姐还是决定将弟弟送人,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为勇敢说“不”的姐姐称赞。
可是,尽管骄横的弟弟令她厌恶,重男轻女的家庭让她曾以“残疾人”身份存在。但是,与弟弟相处一段时间后,她的心还是软了,六岁的弟弟确实也是无辜的,他那么小就失去父母,姐姐是他唯一的依靠,那一声声稚嫩的“姐姐”打动她的心……
倘若姐姐真的放弃扶养弟弟,不知道多少年后,她会不会后悔,毕竟她身后还有那么庞大的社会体系与亲情与她相对抗,即便选择自己的意愿完成学业,弟弟也可能成为她内心深处的痛点。
可是她放弃自己,成全弟弟,这对姐姐就公平吗?
2
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真实的故事。
邻居家的一对老夫妻是从上海迁过来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十几岁男人到上海一家工厂学徒,由于有文化且勤快,很快从徒弟到师傅再到分厂负责人。二十岁回老家成婚后,将妻子也带到上海,并在厂里做零活。后来上海解放,他们回到老家生育第一个女儿。几年后,工厂恢复经营,他们将大女儿放在乡下寄养,夫妻两人继续工作,不久又生了第二个女儿,后接到新政策,优秀党员做表率下放到周边小城市工作,他们又在新的城市生了第三个女儿,老夫妻为人善良、正直,对邻居也极为友善,全家人缩衣节食住在十几平方的房子里,还偶尔借钱给邻居救急,可就像是下了魔咒,他们又生了第四个女儿,第五个女儿……
为什么他们生了这么多女儿,还要生?
当然不是人傻钱多,而是想要一个儿子,不然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嘲笑他们,无论他们居住在城里多久,他们的根还是在家乡,为了每次“回家”不让人指指点点,为了不成为不孝子,他们拼着老命,也要生个男娃。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他们先后有两个女儿夭折。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这对快奔五的夫妻,终于,他们怀上了第七个孩子。是夜,他们拉起窗帘——决定换子。如果再生的还是女孩,就与他人的孩子对换。他们找到一家生了三个男孩的家庭,说服对方如果对方第四个孩子又是男孩,而他们还是女孩,就互换。奇迹就这么发生了,上帝像是被他们执著所感动,这一个终于是男孩。
故事二:
八十年代末,全国城市、乡镇都高高挂起的计划生育条幅。我舅舅邻居老家有一对夫妻,他们第一个是女儿,为了再生一个儿子,丈夫将她送到千里之外,但全国计划生育形势非常严峻,每家第户都会有人定时定点审查,在外的妻子终于熬不住,在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偷偷潜回家,却不想被发现,一班村干部堵住他们家的门几天几夜,终于将她肚子里已经长在形的男娃引产了。多少年后,他们不是遗憾那是一条生命,而是耿耿于怀地说:唉,那可是一个男娃啊!
那些年,这些故事想必不胜枚举。
3
讽刺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重男轻女的观念像是注入灵魂深处,依然被一代又一代人潜移默化地传承下去。儿如宝、女如草的思想就像一根老树藤,依然盘根错节的缠绕在人们心头,怎么砍也砍不断。
独生子女的产生让城市的女孩得到更为全面的培养和关注,渐渐提高女性的家庭与社会地位,从而萌发女性个体的新的价值观。但现阶段与男性的社会地位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求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还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实际上,所谓的平等,不是说女人与男人之间的竞争,相反是合作。就像家庭分工一样,并非就要统一的女主内,男性主外,而是根据个体情况自主选择。如,女性可以在家相夫教子,也可以在事业上叱咤风云;可以娇柔依人,也可以独挡一面。而同样,男性也可以做一个帅气温柔的贤内助,在家相妻教女;也可以在外拼搏,成就一番事业。就像刘德华那首老歌: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性不能因为自己是男人,就拼命想证明自己强悍,男性也可以变得柔弱,可以从女性那里得到依靠,也可以与女性并肩而战,并不因女性比自己优秀,而觉得羞耻。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上对这两种分工不再有好坏、高低之分。
《我的姐姐》虽然打着温情的牌子,实际上是一种社会问题,让更多的人理性看待亲情与社会舆论的枷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生命,并不代表他们就有权力去支配他们的未来,更不能由着自己的意愿,将女儿的不幸换儿子的幸。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