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的主旨的显现方式
2019-10-09 07:30阅读:
论诗的主旨的显现方式
苗雨时
诗的主旨,即主题,或诗性意义。但对此不能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发现,一个判断,一种倾向,也可以是一个意念,一种感悟,一种直觉,甚至可以是一种潜意识萌动,一种气韵,一种氛围。而且,诗中的主旨,不是孤立自在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和意象、情绪、想象、语言图案等结合在一起。它是理性与这一切交织、交融、互渗、胶合而成的一种生命体验。正如别林斯基所说:“诗的思想——这不是三段论,不是教条,不是法则……这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主旨在诗中存在的状态不同,这就有一个如何显现和显现方式问题。有的诗直抒胸臆,有的诗曲以传情,有的诗思随物转,有的诗感从景生,有的诗意在言外,有的诗事里藏锋,甚至有的诗意蕴深潜……所以诗人应该根据不同特点的诗歌选择和创造相应的恰当的主旨显现方式。
什么是诗歌主旨最佳的显现方式?综括起来考察标准,恐怕有这样几点:
1.使诗的主旨进发出动人的力量;
2.在诗歌主旨与读者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3.触发读者感兴,为读者提供第二度创造的空间;
4.显现本身有一种动态、有序、和谐的美感;
5.即使隐晦的显现方式,也应给人经过艰苦探索解渎后确有所领悟的乐趣。
诗歌主旨显现方式的种类,尽管多种多样,如果按其共性划分,大体有三大类型,即明白显现、隐蔽显现和暗示显现。也许这三种类型不能涵盖所有显现方式,但这三种类型却是最为常见的。
明白显现。诗的主旨在诗中的呈现,是明白无误,一望可知的,不用猜想,即可领会。但也并不等于完全直白,也有的或以反问出之,或以对比明之,或以喻体替代,或以警策示人。其位置,可在开端,可在收尾,可在中段,也可散见于整首诗中。这里试举二例。例一是余光中的《枫叶》: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苗雨时
诗的主旨,即主题,或诗性意义。但对此不能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发现,一个判断,一种倾向,也可以是一个意念,一种感悟,一种直觉,甚至可以是一种潜意识萌动,一种气韵,一种氛围。而且,诗中的主旨,不是孤立自在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和意象、情绪、想象、语言图案等结合在一起。它是理性与这一切交织、交融、互渗、胶合而成的一种生命体验。正如别林斯基所说:“诗的思想——这不是三段论,不是教条,不是法则……这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主旨在诗中存在的状态不同,这就有一个如何显现和显现方式问题。有的诗直抒胸臆,有的诗曲以传情,有的诗思随物转,有的诗感从景生,有的诗意在言外,有的诗事里藏锋,甚至有的诗意蕴深潜……所以诗人应该根据不同特点的诗歌选择和创造相应的恰当的主旨显现方式。
什么是诗歌主旨最佳的显现方式?综括起来考察标准,恐怕有这样几点:
1.使诗的主旨进发出动人的力量;
2.在诗歌主旨与读者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3.触发读者感兴,为读者提供第二度创造的空间;
4.显现本身有一种动态、有序、和谐的美感;
5.即使隐晦的显现方式,也应给人经过艰苦探索解渎后确有所领悟的乐趣。
诗歌主旨显现方式的种类,尽管多种多样,如果按其共性划分,大体有三大类型,即明白显现、隐蔽显现和暗示显现。也许这三种类型不能涵盖所有显现方式,但这三种类型却是最为常见的。
明白显现。诗的主旨在诗中的呈现,是明白无误,一望可知的,不用猜想,即可领会。但也并不等于完全直白,也有的或以反问出之,或以对比明之,或以喻体替代,或以警策示人。其位置,可在开端,可在收尾,可在中段,也可散见于整首诗中。这里试举二例。例一是余光中的《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