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2020-09-22 07:52阅读:
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苗雨时

诗歌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文本。因为其体裁特点是高度集中与凝聚地表现人生。它要求以少许的语言符号表达广阔深厚的内容。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的言语链中,就不仅要强调每个词语的“纵聚合”的含纳量,以及切分对立值,而且要打破词语的线性结构,进行大跨度的拼接。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精炼和跳跃。
精炼,是诗歌语言的基本质素,是它与散文文体的重要区别。诗歌应该是字字珠玑,应该必求以一语之寡而状世间万态之丰。例如,杜甫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这里的“垂”与“涌”,是从一系列相似的字中选择出来的,它们是代表同类字中最准确、最恰切的一个。星星是在空阔的平野之上,仿佛垂落的雨滴,月亮不是自己上升而是被巨大的江流推涌而起。两个动词使天空与平野,明月与江流,在切分中相互对照、映衬,这就构成一幅星月交辉、阔野江流的雄伟壮丽而生动飞腾的夜景图画。由此可见诗歌语言的创造魅力。
诗歌语言的精炼,不仅表现在准确上,也表现在概括上,概括是浓缩的准确。比如,反映一个老工人解放前后的生活,如果 用散文,可以写成今昔对比的家史,那要几千字,但写成诗歌,就必须用概括的语言,做凝聚式处理。清看这首民歌《收徒弟》:

做了一辈子工,
想都没敢想,
收了个徒弟是厂长。

这里没有介绍老工人在旧社会的种种苦况,也没有交代他新社会幸福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是集中选取了厂长拜他为师这件事,即是这件事也没叙述具体过程,只是突出了老工人内心的一种感触,然而正是这句慨叹的话,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它使我们从中感受到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以及老工人当家做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当然,这已不是单纯“炼字”,但概括性的炼意,也能使语言精简。
诗歌语言精炼和概括,必然要求跳跃,跳跃是语言精炼与概括在表现形式上的反映。马拉美说,诗歌是舞蹈,散文是漫步。散文的语言符号多是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展开:,即使有断层,也有过渡和照应的弥合。但诗歌语言却非如此。它可以省略一般过程的交代,抛去外在的连续,在词与词、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进行大跨度的跳跃,又由于词语所负载的时空意识和主客观情况的不同,这种跳跃式的拼接就更可以造成诗歌世界的立体效应。也可以说,诗歌在语言符号中作生命的旋舞。
诗歌语言符号的跳跃性,不仅是诗歌表现技巧的要求,也有它更深层的内在依据。这就是诗人创作的思维特点。正象黑格尔所说:这是“一种抒情的飞跃,从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距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这时诗人就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走。这种热情的动荡和搏斗是某些抒情诗种的一种特色”。可见诗歌的跳跃性,是由诗歌的生命内质决定的。
诗歌的跳跃有不同的方式:
时空跳跃。诗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因此,诗歌不仅可以有时间上的跨跳,也可以有空间上的大幅度转换,更可以有象电影蒙太奇式的时空拼合。例如,张雪杉的《网》:

白天,太阳
向大地洒下一张张金网
夜晚,月亮
向大地洒下一张张银网

金网起网时,
洒落在地上的是汗水
银网起网时,
洒落在地上的是情泪

这首诗是时间上的跳跃,从“白天”到“夜晚”,又由时间上的转换带动了“太阳”和“月亮”,两相拼并,就集中赞颂了人生岁月中的劳动和爱情。
又如,美国诗人庞德《诗章》第四十九章有这么几行:

雨,荒江,旅人。
冻云,闪电;豪雨,暮天。
小舟中的孤灯。
芦苇沉重,低垂。
竹林箫箫,似在泣诉。

五行诗中,写了“旅人”、“冻云”、“孤灯”、“芦苇”、“竹林”等十个景物,这些景物在空间中都是孤立的,但诗人跳跃性地把它并置在一起,省略了—切关联词,简洁精炼,但却给我们一种阔大的空间感。这就是空间跳跃所产生的独特效果。
再如,贺敬之《放声歌唱》中的几句:
五月一一
麦浪。
八月——
海浪。
桃花——
南方
雪花
北方。……
我走遍了
我广大祖国的
每一个地方——
呵,每一个地方的
我的
每一个
故乡!

这几句诗的前几句,只是八个名词,没有任何字面的联系,时间从“五月”跳到“八月”,空间从“南方”跳到“北方”,连同物象的跳动,表明小麦丰收刚过渔业又已增产,在南方是桃花盛开而北国却是搅天风雪。词浯是蹦跳的,形象是兔起鹘落式的开展。正是这种时空蒙太奇,使我们看到了祖国大地的辽阔、壮美和富侥,字里行间跳荡着诗人热爱祖国的激情。
虚实跳跃。实是现实生活,虚是诗人情感。写诗不能亦步亦趋地单纯外在地表现生活,而是要在现实的变动中,激起感情的波澜,这样自然会有从客观到主观,从主观到客观的虚实的跨越,从而使诗歌产生有力的脉动。例如,李松涛的《上机场,路过新房》:

一眼瞥见,路旁,村庄——
大红“喜”字映笑一扇方窗。
一个新的家庭昂然出现,
彩色的大地,又一朵鲜花开放。
白天,祖国多了一缕炊烟,
夜晚,祖国多了一点灯光。
呵,我的心中又多了一条欢乐的小溪,
淌进我愉快的梦乡。
呵,我的身上又多了一分责任,
伴我云海里日夜巡航。

这是由外在“新家”的客观描绘跳到自己心中欢乐与责任的抒写。主客体交融,焕发了浓郁的诗意。
又如,冰心的《繁星》之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人的“孤愤”是主观的,在这种情绪中,却又听到“算命的锣儿”声,这种主客观的拼接,情境相衬,就更增添人的“孤愤”的情怀。
对比跳跃。把正相反对的两个事物或两种情感,通过词语的跳跃,结合在一起,相互对比、映照,从而造成巨大的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