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青春遇见你》导演李木戈: 故事要有抚慰当下社会问题的承载力

2018-01-19 15:49阅读:

导演是在结束一天的拍摄工作后接受的采访,时值深夜,言语中却丝毫不见任何疲惫,谈笑之间,令本刊记者如沐春风。
李木戈导演的这种亲切自然也代入到他的工作之中,和他合作的演员没有一个不跟他打成一片的,都称与其合作非常轻松愉快。对于这些评价,导演幽默地笑称非常喜欢,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合作方式。“我跟所有演员都能成为特别好的朋友,我觉得给大家一个轻松的创作环境非常重要。年轻演员刚入行,因为社会经验的欠缺所以对人物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如果这时导演用否定和严厉的方式去执导,会非常打击演员的自信心。并且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短板,作为导演应该是帮助他们调整,在潜移默化中给一些建议或帮助,这样演员就会没有压力从而愿意跟你诉说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合作方式。”
被业内称为导演界青年才俊的李木戈虽然与荧屏有着深厚渊源,但却是“阴差阳错”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小学时期的李木戈就开始疯狂迷上了看录像带、看电影,对影像中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但上大学时他按照家里规划考上了北京大学,学的是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作为被人艳羡的“学霸哥”李木戈却说:“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对数字一点都不敏感,就好像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的感觉(笑)。”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李木戈跟着高希希导演学习,然后慢慢开始自己执导,做出了《皇粮胡同十九号》《职场是个技术活》,以及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我的青春遇见你》等优秀作品。
对于作品,李木戈从不简单地将其当作一件流水线上的商品去操作,而是像培养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从前期剧本开发、演员挑选、中期拍摄以及到后期制作等等,他都是全程参与它的发展、见证它的成长。“所有剧的每个环节我都要去参与,不管是开始的剧本打磨还是演员挑选、后期制作,甚至是音乐,都要亲力亲为。如果说拍完了交给别人去做可能会有偏差,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的青春遇见你》这部剧就是李木戈亲手“抚育”长大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他被故事打动,也感动了同样观看着的观众。
就想踏踏实实说个好故事,没别的
Q:执导《我的青春遇见你》的初衷是什么?
A:初衷其实就是想踏踏
实实地说个故事,想拍点接地气、贴合当下大众生活的故事。因为前两年古装、玄幻太多了,突然发现如果观众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作品,我觉得挺可怕的,就好像没有人说跟我们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了。正好当时在两个剧本之间看到了这个剧本,第一眼就被这个剧本“抓住”了,人物都太活灵活现了,就觉得这才是我想拍的东西,所以当时就直接跟公司说来拍这部剧。
Q:《我的青春遇见你》故事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如何在影像化的过程中保留年代感又加入吸睛元素?
A:没有特别考虑吸睛元素这一方面,当时拍的时候我首先想的是把人物做扎实,然后参考一些资料片、老照片从而加入一些年代感,尽力地去还原那个年代的故事。但确实担心观众会感觉画面很旧,所以在美术场景搭建上加了一些明亮的色彩。不是说像纪录片一样怀旧,还是让大家看得有新鲜感,包括人物的行为方式以及保留一些当时特定的词汇,并且语境还是和当下环境比较靠近的。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表现一群很鲜活的人物,这些我觉得自然是观众爱看的。观众很聪明,他们往往看的不是你有多好看的画面、多么富丽堂皇的场景、多么颜值高的演员,其实用心地给他们做一个扎扎实实的故事而且保证故事足够精彩好看、人物也够鲜活就行,这才是观众爱看的点。所以没有在其他附属品上下太多的功夫,核心精力全用在戏的上面。


Q:电视剧播出后的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
A:我后来有在网上看剧的播出,会开弹幕看实时评论,我觉得大家感受到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并且剧中我们很用心做的一些小包袱大家都get到了,好多评论也说被戏中的人物打动。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挺满足的。
Q:从最初筹备到如今播出,作为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最难协调的是什么?
A:拍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场景的困难,毕竟现在很难去找90年代的场景,尤其是上海,内景还好一点我们可以在棚里面搭,但是外景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灾难,会碰到很多很多穿帮的东西,不管是行人车辆或者空调箱子,一个牌子甚至是字,你稍微不注意就穿帮了,只能找类似符合年代要求的外景。说来惭愧,虽然竭尽全力了但是有一些实在无法控制的,只能后期的时候用特效擦一擦,如果忽略掉的或者实在没有发现的,估计可能细心的观众会看到,这个时候我也得接受大家的批评了。但是我觉得我做到了创作态度的认真。
其他都还好,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是快乐的,每每和编剧碰撞出来一个新的点子或者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现象可以作为其中的素材拿来用的,自己也会被这个点子感动到的时候,就是很享受的一个过程。
导演对演员不应是调教而是帮助
Q:你觉得演员的表现符合你的预期吗?如何评价几位主演的表现?
A:我全程参与了演员的挑选,他们都是非常专业的演员,我完全满意甚至说超出预期的满意。在人物选择上,魏千翔和姜妍饰演陈也和李招娣。首先这两位演员身上有跟剧中人物契合的点,基础条件是比较符合的。然后每个演员身上都有自己的表演习惯,但他们在呈现这部剧时把以往的表演习惯尽可能地避免掉了。观众会发现他们俩在这部剧里拿出了与自己以往作品不一样的表演。
真的想夸夸他们俩(笑),我们三个人几乎每天拍完戏都要聊一下。不管在工作期间还是生活中,他们也都有剧中陈也和李招娣的性格,就感觉那个人物“上身”了。在生活中魏千翔和姜妍都像陈也和李招娣一样非常热情,没有架子,就跟剧中的那个人物一样那么可爱、那么平凡,姿态非常低,对每个人都充满热情和关怀,整个剧组的氛围特别好,拍完后大家都跟亲人一样,特别不舍得离开。
导演对演员不应是调教而是帮助。导演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个演员身上哪些点是适合的,哪一点是不适合的,帮助对方把不合适的地方去掉,把合适的地方放大,然后让他们来快速抓住这个人物的灵魂。我觉得这才是导演应该做的。


Q:怎样看待大家带有“有色眼镜”谈起“鲜肉”“鲜花”?
A:我觉得是看这些年轻演员他有没有一颗特别想要学习的心。首先他要真心认为:“我不是靠颜值来工作的,我就是个演员。”不管他多年轻,只要他有这样的心态,就是好样的。我觉得演技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慢慢锻炼。一入行就演得特别好的那种天才有,但是非常非常少,大部分是需要一点点去磨、去教、去总结的。我戏里面用的这些青年演员都特别好,并且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抱着学习的态度踏踏实实去演戏。我们会互相给彼此之间提意见,大家都非常虚心地接受,所以我对他们也都是非常满意的。他们都非常符合且喜欢剧中的人物,最后呈现出来的人物极尽真实、有血有肉,所以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合格的演员。
Q:当下观众呈现年轻化趋势,这部剧怎样抓住年轻观众的“痛点”,向年轻人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A:这部剧就是想用90年代的生活当作一面镜子。因为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亦或是受到不同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影响,都始终想要得到关爱,想要找到心里的满足感或者荣誉感。我们拿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和现在对照一下,当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电子产品,物质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个时候讲求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陪伴。这部剧不是讲一个不接地气或者满足别人意淫式的爱情,我们探讨的爱是各种各样的爱,不仅是男女之间,还有父女、母子、兄弟、伙伴之间的爱,这种爱是最普通、最朴素、最平实的。这部剧就想给大家提一个醒,让大家扪心自问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只要故事好看,无论什么题材观众都会喜欢
Q:近年来,玄幻题材剧颓势尽显,现实题材剧重新举起大旗、收到观众追捧,对此你怎样看待?
A:我觉得这个现象特别好。经过前几年的喧闹和浮华,大家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上来。评价一部作品,需要看制作、故事、人物等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其最本质的东西。现在大家回归到注重作品的本质力量,而不只是扎堆“囤IP”和“追鲜肉”,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Q:作为导演,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影视环境才是一个良性的生态?
A:物极必反。前两年,资本的涌入,导致大家盲目地找故事、拍故事,而且盲目地去追捧IP和流量明星,好像一部电视剧有了IP傍身和流量担当就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会卖出一个好价钱或者会有好的收视率。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情况了,观众越来越理性并且有自己的判断,观众对此类的剧已经不买账了。
而且任何事物都是有周期性的,电视剧作品就是要多样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我们需要给观众多一些选择。现在,现实主义题材剧受到观众喜爱,但如果众多公司又开始盲目跟风,多了之后,观众就又会被“顶着”了,就会又想看看古装玄幻。我觉得这都是一个过程。
Q:更喜欢哪种题材的故事?
A:比较喜欢现实主义题材,因为与当下社会环境贴合得比较密切,贴近大众生活,拍出一个好的故事对当下的观众来讲是有社会意义的。如果自己有好的想法或者故事有这样的承载力,是会抚慰当下社会的焦虑、乱象等等这些问题的。
Q:选剧有什么标准?还有没有想尝试的题材或者故事?
A:选一个好故事我觉得是最根本的。不会排斥其他题材,不会说只拍现实题材,也会尝试古装、悬疑、谍战、偶像,只要是故事好看、扎实,那不论什么题材我都会做。因为这样起码会对得起付出的劳动、精力和心血,也对得起观众的时间。题材不是让观众讨厌或喜欢的元素,不管是什么题材,只要是好故事、用心制作,对得起自己和观众的时间就是成功的。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