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项羽为何输给了他们

2020-08-14 06:00阅读:
项羽为何输给了他们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奥秘之七十七)
项羽因重大决策错误,白白搭上了性命。其实,能打的人最终输的概率都很高。一般来说,越是能打最后输得就越惨。“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话没水份。这就这么一位勇冠三军、战无不胜的盖世英雄,不败则已,一败就把自己和媳妇的命都搭进去了。而且是败给了自己曾经瞧不上眼的人。
项羽出生在将军世家,爷爷项燕、叔叔项梁等都是楚国名将。项羽小时候,叔叔项梁教他读书,他没兴趣,又教他学剑,也是三分钟热度。梁叔很生气,说“你小子不能这样不学无术啊!”小羽同学说:“读书识字也就能记住几个人名,有个屁用?学剑只能与一人对敌,不过瘾,要学就学万人敌。”梁叔就教小羽同学兵法。小羽同学很开心,但学了个大概之后,又没兴趣了。
为什么要说这段故事?因为它对理解项羽的行为决策很重要。小羽同学小时候,接触多的都是武将,看不上读书人。他脑子里都是打,不是小打,是大打。因为他认识的多是武将,不是武士。
小羽成长为大羽之后,自己能打,也能带着大家打,每打必胜,还特能以少胜多。慢慢地,傲气就深入骨髓了。毛泽东说:“胜不骄,败不馁。”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一般人都做不到,做到的都不一般。比如,刘邦就能做到“败不馁”,所以成了开国皇帝。比如,曾国藩就是一位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因此功成名就得善终。
后人评价项羽,说是如果他能听范增的话,如果不放走刘邦,如果重用韩信,历史就会被改写。这些如果为啥均未果?因为项羽的学识、经历决定了他必然滋生骄与贵,也就必然受
不了范增的指指点点,必定瞧不上布衣出身的刘邦和韩信。
不是刘邦打败了项羽,也不是韩信打败了项羽,是傲慢与偏见打败了项羽。傲慢不只是产生偏见,而且会丢人心,也就是今天的不断掉“粉”。你决策上犯错,又没了群众基础,怎么可能不输呢?
韩信能够受“胯下之辱”,刘邦可以屡败屡战,项羽输给他们并非偶然。
骄傲与气馁,都是“败家子”,人类为啥要进化出这玩艺呢?
理解人这种动物,只需要明白两个字:矛盾。人,需要合群,又需要与他人区别开来。区别开来不仅是为了不一样,而是要比人强。比人强,是值得骄傲的。比如:力气比你大,长得比你帅,学习比你好,职务比你高,银子比你多……都是开心的事情。这种心理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为在丛林法则下,谁能力强,手里资源就多,追随者也就多。追随者多了,自然就牛气。而追随者也有一个由不甘愿到甘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气馁”参与其中才成。“气馁”的代价是臣服于人,而收益则是有了依靠可以受到保护。牛气与气馁,是相辅相成的。
能打的人,大多觉得自己本领高贡献大,上下眼皮都“肿”,牛气冲天,因此他们的命运,大体上是相同的,即:战场赢家,人生输家。
踢球与做人,都是一个道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