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金台十子”与德州的“人文飚起”

2019-10-20 22:25阅读:
文/马惠彬


“金台”原指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之事,喻好贤、求贤。清初,在诗坛盟主王士祯的主持下,出现了一批优秀诗人往来唱和,一时传为佳话,《清史稿·文苑·尤侗传》中说,“宋荦、曹禾、田雯、谢重辉、曹贞吉、叶封……称诗中十子”,这些人又被称为“金台十子”。


“金台十子”中,仅德州人就有两人。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明清时代德州“人文飚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的盛况。




王士祯与“金台十子”


王士祯,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的“神韵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康熙十七年(1678),他受康熙帝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康熙皇帝还下诏
要王士祯进呈诗稿,王士祯遂选录300篇诗定名《御览集》进奉。后升礼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左都御史。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不断升迁,成为清初继钱谦益之后公认的诗坛、文坛盟主。他给清初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氛围,一时间,诗坛中人以拜王士祯为师而荣。


清康熙十五至十六年期间,王士祯发起了《金台十子诗》刊行活动。这对繁荣清初的诗歌创造、推举“神韵说”诗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活动最后有十人入选,号称“金台十子”,又称“诗中十子”。


他们是:
宋荦,河南商丘人,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著有《西陂类稿》等。
王又旦,陕西邱阳人,顺治戊戌科进士,诗才清丽,著有《黄湄集》等。
曹贞吉,山东安丘人,康熙癸巳科进士,诗清新俊逸,著有《珂雪集》等。
颜光敏,山东曲阜人,康熙丁未科进士,以近体见称,著有《乐圃集》等。
叶封,湖北黄岗人,顺治己亥科进士,著有《嵩游草》等。
田雯,山东德州人,康熙甲辰科进士,工诗善文自成一家,著有《古欢堂集》等。
谢重辉,山东德州人,官至刑部郎中,语言真朴意境高淡称,著有《杏村诗集》等。
丁澎,浙江杭州人,顺治乙未科进士,著名回族诗人,著有《药园集》等。
曹禾,江苏江阴人,康熙癸巳科进士,诗多为感慨之篇,著有《峨嵋集》等。
汪懋麟,江苏江都人,康熙丁未科进士,才尤通敏,著有《清史列传》等。


一时“金台十子”的诗词唱和为诗学界所注目,他们的作品多抒写生活,清淡闲适。王士禛将其编入《十子诗略》而传世。




明清德州“人文飚起”


清初著名诗人赵执信,在给德州诗人冯延魁的诗集写序时说:“渔洋公方为诗坛盟主,前所推荐者‘十子’,而山东居其四,四之中,德州居其二。”赵执信的意思是说,清初诗人以山东为盛,而山东又以德州盛。一句话道出了当时德州城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


明中早期“天下得安、国运强盛”,特别是朱棣迁都北京前后,流经德州城的大运河里“舳舻首尾相銜,密次若鱗甲”,一派兴盛景象。漕运的兴旺,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德州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促进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一时城里城外处处可闻琅琅读书声。
故在明朝,不足两万人的德州城,出现了进士六十多人。从明成化年间开始,德州籍的进士蝉联不断,德州经常出现“一榜五进士”、“一榜三进士”的盛况。到清朝,德州城更是出现了一门八进士的卢家、一门六进士的田家等仕宦家族,并先后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等大师级的人物,如卢德水、卢见曾、宋弼、程先贞、田霡等。


其中“主东南文坛,称为海内宗匠”的卢见曾,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其主持的“红桥修禊”上,作“七律”四首,各地依韵相和者竟达七千余人,最后仅诗集就编辑了三百余卷,“红桥修禊”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事。


自明到清中期的300余年中,德州籍的名人著作就有254种之多,仅收入《四库全书》的就达10种50余卷,而世代传颂。


是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德州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在此基础上,德州城一度“人文飚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无论是科举、还是诗词歌赋、文学著作等,都比离运河较远的地域要发达得多,一直处于佼佼者的地位。


今天的德州人,生逢盛世,更应确立文化自信,继续为德州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已载10月17日《德州晚报》)
“金台十子”与德州的“人文飚起”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