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爹妈“血拼”家委会为啥错了

2017-11-16 17:12阅读:
晒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比车、比房、比资源……近日,上海浦东某外国语小学某班级家委会竞选引发热议。
一次班级家委会选举,闹到舆论沸沸扬扬,令人诧异。这中间,那些亮瞎眼的资历、殷实的家底儿,以及厚重的背景资源等等,确实可能成为公众的槽点,但根本而言,恐怕还在于由此引发的普遍的公平公正焦虑。
当各种“硬件”“软件”公开摆在人们面前时,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公平公正,而恰恰是相反。为什么?很简单,若是这些情况属实,一旦这些爹妈进入家委会,主导了班级的公共事务,会不会出现“绑架”班主任,甚至裹挟学校的情形?根据日常经验,既然这些爹妈如此神通广大,则学校往往求之不得。
事实上,有参加竞选的家长,已经或隐或显地表明了贡献“资源”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或可视为家长们一厢情愿的试探,但也未尝不是家长对学校意图的心领神会。现实中,家长倾其所能,以供学校“驱驰”的事情并不鲜见。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有切身感受,小到帮助班级打印材料、出钱出力,大到捐资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强调自己“有资源”,显然有着十足的底气。
而一旦“资源”落地,则学校自然会投桃报李,将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机会等,私相授受,更多倾斜于家长是家委会成员的孩子。果如此,还会有其他孩子的机会吗?
可见,这样的家委会竞选,不过是以民主选举之名行利益勾兑之实的游戏而已。越是充分公开,则越是呈现出异样的“小心思”与惊心动魄的狰狞。不是说不能比拼竞争,而是要搞清楚比拼竞争什么。也不是完全反对家长支持学校工作,而是要明确什么是可以支持的、什么则是不可以的。任何公私不分或者假公济私的行为,都应该引起足够警惕。
从一个更深广的背景看,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普遍共振,也与当下各地学校家委会的异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多学校,家委会已经沦为学校的附庸、摆设与工具,唯老师之命是从,唯学校之意图是从,完全背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宗旨。这样的家委会,只能招致更多的家长厌弃。
家校关系如何更和谐?并不是说家长就该事事顺从,而是家长与学校应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交流沟通,而家委会恰好可以充当这个平台。当然,前提是家委会能够代表大多数家长的意愿。这就要求,即便是选举,也应该充分考虑大多数家长的
诉求,把那些有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家长选出来。这不仅要求学校不要粗暴干涉家委会选举,对于家长们而言,也是一次考验。
要之,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不仅仅指教学的过程,也包括家庭教育、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以及我们的教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制庸俗社会风气的濡染。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