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湖南某中学结核病爆发,不是都打了卡介苗吗?怎么还会这样

2017-11-18 00:21阅读:
某疾病控制机构-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陶黎纳
湖南某中学结核病爆发,不是都打了卡介苗吗?怎么还会这样
最近一则【湖南一中学大面积爆发传染病 校长称不死人不放假】的新闻,被很多网友@到我,让我来点评。
大致情况就是: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爆发76例结核病。部分患病学生一直在上课,甚至有人被夸奖“带病坚持学习”。班主任被愤怒的家长围住后称:疾控中心并未要求停课。曾有老师醉后表示,是校长要求不许放假,“不死人,不放假”。
我相信上面这些情况都是真的。
这些都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缺1天课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在这种重压下,应有的传染病报告和隔离制度没有被很好地落实,当地疾控中心和校方都难辞其咎,我支持对他们严肃处理。
但是,大家可能疑惑的是:孩子不是出生时都打了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么,怎么还会大面积中招呢?
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虽然卡介苗是结核疫苗,但它几乎无法预防结核病。
这是真的。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埃及4500年前的木乃伊上就发现过结核病变。
为了预防结核病,法国的两名科学家于1921年发明了卡介苗(以他们的姓氏首字母命名可卡介苗)。卡介苗发明近百年来,全球超过40
亿人接种了卡介苗,我国有数十亿人次接种了卡介苗,但遗憾的是结核病仍在全球广泛流行,并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并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设有专门机构防控结核病,其重要性与防控艾滋病相当。
湖南某中学结核病爆发,不是都打了卡介苗吗?怎么还会这样
全球关于卡介苗效果的研究不计其数,但研究显示:不同国家卡介苗的保护效果从0%~80%不等。总体来说,在北美和北欧的保护率最高(60%~80%),而在热带地区临床试验的保护率通常较低甚至无保护。
目前,卡介苗无法预防结核病感染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公认。
但我国仍然要求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那是因为,虽然无法预防结核病,但卡介苗可以在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避免两种严重的并发症(对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有75%~86%的效果)。给成人接种卡介苗,不但不会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时反而会诱发结核感染。
由于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所以权衡利弊后,我国继续接种卡介苗。但是,由于卡介苗的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率偏高,我国于1997年将卡介苗接种剂次从2剂(间隔7年)调整为1剂。由于卡介苗接种后多数人会在手臂上留下疤痕,所以手臂上有1个疤还是2个疤,能够成为区分年龄的标识。之前我写过一篇《‍安陵容身上一个疤痕,让《甄嬛传》穿越了》的科普文章,就是通过饰演安凌容的演员陶昕然左手臂上有2个疤,推断出她应该是1990年以前出生的,实际她的出生年份是1986年。
湖南某中学结核病爆发,不是都打了卡介苗吗?怎么还会这样
上面算是卡介苗的另类用途吧,现在言归正传。对于结核病低发国家,卡介苗并不常规接种,美国就干脆不接种。在我国最新的结核病防制策略中,也没有出现【按时接种卡介苗】这个建议。
目前全球的结核病防制策略主要是:早发现,早隔离和规范治疗。治疗上以一种叫全程督导化疗(DOTS)的免费策略为主,但这个治疗一般要持续6个月,如果无法坚持下来,则一方面不能治愈,一方面还会造成耐药。随着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增加,治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中,结核病的发病率高高在上(月均11.1万例),居然超过了乙肝(月均9.9万例)。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如甲肝、白喉、百日咳、乙脑、流脑、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疾病,都几乎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虽然手足口病也有疫苗可以预防,且月均发病数最高(16.9万例),但其对公众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与肺结核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湖南某中学结核病爆发,不是都打了卡介苗吗?怎么还会这样
结核病真的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人类制服结核病的手段还很有限。
新的结核病疫苗也在研发过程中,但是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对于人体免疫结核杆菌的机制还没有搞明白,如果新型结核病疫苗能研发成功,我认为又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
研发中的结核病疫苗包括:重组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全菌体灭活疫苗、载体疫苗等。
虽然这些疫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短期内没有哪一种疫苗能替代卡介苗。有些研究表明,某些新疫苗的免疫效果超过了卡介苗,但在大人群中的安全性与预防效果仍有待评价。
我们仍将继续使用近100岁的卡介苗。在更好的疫苗出现前,对于结核病患者识别、隔离和治疗必须落实到位,再也不应该出现集体机构中结核病爆发的悲剧了。
(完)
延伸阅读:(请在疫苗与科学公众号查看)
安陵容身上一个疤痕,让《甄嬛传》穿越了
卡介苗接种出现严重失误,先维权还是先处置?
卡介苗这次冤枉啊
免责声明:本人的疫苗科普,用于引导公众建立对疫苗的科学认识,避免公众被错误和谣言误导。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个人介绍:疫苗与科学,陶黎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硕士,果壳网医药达人。本文首发我的疫苗与科学公众号,周一在医来er趣公众号为粉丝免费答疑(法定节假日除外),已收到众多粉丝的好评,欢迎加入我的粉丝群!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