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王羲之写的便条的临摹本,被日本皇室当做秘宝珍藏了1300多年

2019-08-09 09:13阅读:

王羲之的行书出色,一笑就多讲一点。

今天要介绍的,是《丧乱贴》。
《丧乱贴》现存于日本。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
《丧乱帖》虽然在日本,但这个还真不是日本人抢的。
日本史书《扶桑略记》记载,鉴真东渡曾带来王羲之真迹一帖。
后来据日本学者考证这真迹就是《丧乱帖》。
不过也有人说是开元盛世期间,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去的。
由于它并非真迹,也不是什么名家摹本,所以当时唐朝人也不在意。
没想到后来王羲之的真迹全部失传,日本保存的《丧乱帖》摹本也就变得珍贵起来了。
唐朝摹本之所以宝贵,除了它是依照真迹临摹的意外,唐人采用的“双钩廓填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唐人的做法是晴天在黑暗的屋子里,把书法真迹贴在窗户上,用一张薄纸蒙住——这样书法笔迹在强光下可以看得很清楚。
然后以细笔勾勒出笔迹的轮廓,再一点点地填墨。
这种方法可以逼真地复制原作的字形、章法,跟现在的影印似的。
好的摹本,能连真迹上的墨痕浓淡,乃至于毛笔的飞白,全部都摹下来,和手写的几乎一模一样,号称“下真迹一等”。
而且,日本人带回去的还是个“合集”——《丧乱帖》是一幅长卷剩下的一部分,又加上王羲之的《二谢帖》、《得示帖》摹本,三封书信被摹拓在了一张纸上,“三合一”拼版。
——当初卖这个给日本人的商人可谓深谙消费者心理,买一送二的营销手段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日本受唐影响很大,也很崇拜王羲之,所以一直把它收藏于日本皇室宫内,秘不示人。
直到1892年,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日本搜访古籍图书时才发现此贴。
杨守敬大喜之下,赶紧重新描摹勾勒,并于次年(1893年)编入《邻苏园帖》一书,这才为国人所知。
《丧乱帖》说的是王羲之得知祖坟遭到破坏时的痛苦感受。
王羲之随晋室南渡,但其祖坟是在山东琅琊。
东晋、南燕两国交战之时,王家祖坟被毁。
王羲之时年五十余岁,却无力维护祖业,心中难过之极,怀着悲切的心情,写出了一篇酣畅淋漓的名作。
此帖用笔挺
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
我们可以看到,《丧乱贴》开始还是沉郁浓重的行书,但随着王羲之的感情变化,慢慢变成奔逸欲出的草书。
笔画转折间越来越圆滑灵活,字体斜侧越见明显,墨色枯燥相间,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啜泣难止、极度悲痛的情形。
由于当时正是王羲之书道大成之时,该贴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是难得的精品。
韩玉涛在《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中说此帖不可及处有四:
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
第二,此帖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
第三,《丧乱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
第四,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
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甚至远胜《神龙兰亭》。
一个王羲之写的便条的临摹本,被日本皇室当做秘宝珍藏了1300多年
(未完待续,下回说与《丧乱贴》拼在一起的《二谢帖》。)

PS: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一个王羲之写的便条的临摹本,被日本皇室当做秘宝珍藏了1300多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