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越来越不像,跟西方差距变大了?

2021-01-17 09:49阅读:
讲了这么久的这么久的中国美术史,今天终于要讲到人物画了。
岩画、陶器、青铜器上面的人形不算正经八百的人物画。
最早的人物画原本是古籍上记载的先秦时期壁画(《孔子家语·观周》中就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牖,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但可惜留存发掘的遗址实在太少,缺乏实物。
幸好,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jng fn]性质的帛画(画在丝帛上的画),为我们呈现了战国时期人物绘画的“真相”。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人物龙凤帛画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人物龙凤帛画》线描稿
两幅帛画之一是《人物龙凤帛画》,又称为《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
《人物龙凤帛画》高31.2厘米、宽23.2厘米。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全图用墨绘成,兼用白粉。
它从侧面画了一位在祈祷的细腰长裙的贵族妇女,同时在她身边还画了一龙一凤,飞舞跃升。
关于这幅画表现的内容有很多说法。
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图画是祈求死者灵魂升天,画中的夔龙和凤鸟就是引领灵魂的神兽。
不过也有人认为:帛画的主要作用是招魂、安魂,所以此画是“魂兮归来”的召唤。
不管怎么解读,有一点是公认的:
这幅
画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例如“信鬼而好祀”、“楚王好细腰”、曲裾窄袖等,都可以从画中找到对应。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人物御龙帛画》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人物御龙帛画》线描稿
第二幅是1973年5月从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
此画细绢质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
画面中贵族男子头戴高冠、腰佩长剑,御龙而行。龙尾立一鹤,龙身下游一鲤鱼。
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笔细劲,线条流畅,运转时有节奏韵律感。
两幅帛画均以线条为主,部分运用了金白粉彩平涂,略有渲染。
整体来说,人物造型基本准确,线条简练但准确地刻划出了衣服质感。
画中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画法,已有了中国国画技法的雏形。
要搞清楚一点的是:这两幅帛画很容易跟马王堆T形帛画混为一谈,实际上马王堆T形帛画是西汉时的作品,风格相似但晚得多。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
说到风格相似,这似乎成了中国传统美术中的一个特(tong)点(bing):传统人物造型形成了固定套路,而且都算不上很写实。
实际上,中国人物造型艺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还能与其他文明在写实一途上并驾齐驱,甚至略有领先,但到了春秋战国,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相比,差距就拉大了。
为什么会这样?
有的专家说,这是因为中国画注重思想表达,强调人的体验感受,突出画面意境,而思想也好、感受也罢、还有意境这些都是虚无而难以描绘的,于是在追求内容形似的基础上,画得抽象一点,反而更准确、有味道。
也有专家从工具方面解释,说中国画的作画工具是毛笔。毛笔的头尖而圆润,灵活多变,导致画者偏重线条发展。而线条的劣势是难以产生足够立体感,无法将人物面部特征表现出来,所以要画得像比较难。
而其他的人物造型艺术,基本上是先有线稿再造型,所以难以摆脱中国画的“套路”了。
而一笑认为,这锅更多的应该由封建礼教来背。
首先,自周代强调礼法,连日常穿衣戴帽都赋予了各种意义(商周服装蕴含的意义可参看我之前写的《1分钟了解传承3000年的中华冠服制度》、《哪吒姜子牙妲己这些《封神》里的人物是啥造型?真相雷死你》两篇文章),还说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区别,就是会穿衣戴帽。所以对于人物造型,一般以着衣为主。偶尔有一些不穿衣服的,基本上都是“不算人”的奴隶、战俘之类。这样一来,真实的人体就被掩盖,造型上也不会对人体有太精确的塑造和描绘。
其次,在封建道德观的影响下,中国人对人的审美走上了崇尚整体气质,以品德论人的道路。
例如孔子生得其实并不好看,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等,但流传下来的孔子画像却都很“伟光正”。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仇英《圣迹图》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一笑根据资料画的孔子像
更何况封建卫道士们还提出了“美男破产,美女破居”(《汲冢周书》)、“红颜祸水”的说法,把美丽的外貌看做是灾祸之源,弄的人更不敢有正常的人物审美了。
第三,封建礼教严重阻碍了人体研究,尤其是对写实最有帮助的人体解剖的发展。
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里面有一些人体解剖的内容,但在此之后,一方面封建礼教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把解剖尸体为视为大逆不道,甚至定为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中医也提出了“思外揣内”、“取类比象”、“由表知里”等系统论,还弄出了五行、经络、穴位等概念,使得中医不再依赖解剖。
——连医生都不敢搞解剖,更别说搞艺术的了。
但人像绘画没了解剖,怎么能做到写实?
再看看同时期的古希腊,人们不以裸体为耻,反而是以健美的身躯为骄傲,由此逐渐发现并创造了健硕科学的人体美。
古希腊三大雕塑家之一米隆潜心研究人体肌肉分布和身体各个运动形态,从而创作出《掷铁饼者》等多项作品。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米隆《掷铁饼者》
外两位中的波留克列特斯在《法则》一书中阐述了人体的各部分比例,还指出了人头与身体的比为1:7。
《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维纳斯)作者虽佚名,但身体上则呈现出黄金分割比(见下图),是希腊人对理想化躯体的投射。直到19世纪,人们仍拿维纳斯作为人们评判女性美的标准。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米洛斯的维纳斯》黄金分割图
——如果以“像不像”为标准,在普通人的眼里,中国人物造型艺术在春秋战国时开始画得不像了。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人物造型艺术上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此,东方人物造型艺术沿着“以形写神、以意为先”的路子稳步前进,西方人物造型艺术则在古希腊古罗马取得了一段时期的成绩后,因为某教的兴起,又退步不少,直到“文艺复兴”再现辉煌。
——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未完待续)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新年美术鉴赏第一课:中国最早人物画得不错,为啥后来画不像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