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2018-09-11 20:24阅读:
今天,2017年11月10日,是2017年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全球首映的日子,中国大陆也有幸实现了同步上映。
《东方快车谋杀》是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知名的小说之一,并被多次翻拍成影视:1974年英国电影版、2001年美国电视电影、2010年英剧、2015年日剧;2017年的电影版已经该小说的第五个影视翻拍版本。(传说中上世纪50年代还有个德剧版,但似乎已经失传。)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小说原著如此出名,影视翻拍版本又那么多,2017年版电影《东方快车谋杀》又该如何拍出新意呢?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用他精雕细琢的摄影技艺给出了答案。无论是长镜头的使用,还是那穿梭于冰雪中的列车外景,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豪华的装饰与考究的服装的内景;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抑或是各种大气唯美犹如油画式的画面,无不折射出这位被称为“莎士比亚戏剧大师”擅长的“戏剧美学”,特别是电影结尾高潮处还别出心裁的波洛向众人揭露真相的场景选在了车厢外露天场景,当十三位嫌疑人的坐姿宛如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场景一出,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这些都源于电影在制作上投入了大成本:重金打造了一辆真实的豪华列车、包下了一座真正的雪山、使用了世界上仅存几台的65mm胶片摄像机拍摄,力求以更鲜艳、更饱和的色彩,让观众融入角色,身临其境。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好鞍配好马”,优良的制作搭配的也是“群星璀璨”的演员们,除了导演兼主演的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之外,还集合了以“加勒比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为首,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黛茜·雷德利(Daisy Ridley)、朱迪·丹奇(Judi Dench)、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等知名影星的演员阵容。
此外,该电影的配乐也很棒,特别是最后波洛一步步揭露动机,嫌疑人们一个个说出内心的仇恨与痛苦,如泣如诉的配音响起,让观众忍不住潸然泪下。电影中Mrs Hubbard的扮演者 Michelle Pfeiffer还献唱片尾曲《Never Forget》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无论是歌曲、歌词,还是歌手的唱功,都和电影的氛围非常契合,让笔者只能学电影最后的波洛对所有的“嫌疑犯”们说上一句,“ May you all find peace! (愿你们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不过,对推理迷和原著党来说,电影也存在一些槽点,例如小说中大段的波洛推理分析和查找证据的戏份都被删除,让没看过小说和之前影视版的观众很难看出波洛是如何推理出真相的,只能感慨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取代推理戏的居然是好几场“动机戏”,电影中的波洛,不但有雪山追踪某嫌疑人的“追逐戏”,电影高潮阶段甚至在车厢里来了一场和某嫌疑人的“搏斗戏”,宛如福尔摩斯和007附体,让笔者看得哭笑不得。
当第一次看到预告和宣传图的时候,笔者还在感慨这个波洛太苗条,脑袋太不圆,胡子太夸张,就像《虎口脱险》里的机长一样,那胡子“太英国”了,但是看完了电影才“恍然大悟”,只有这样的“波洛”才能适合电影中的“原创剧情”,如果要是造型酷似原著的“比利时小人”波洛出演电影里的一些夸张剧情,不是更令人喷饭吗?!就像《神探夏洛克》里的“夏洛克”虽然源于福尔摩斯,但是不等同福尔摩斯那样,请不要把电影中的“波洛”等同于原著中的波洛,想看原著中的“比利时小人”,请看大卫.苏切特主演英剧《大侦探波洛》。
当“东方快车”的汽笛再度响起
当然,电影的剧情也有笔者认为不错的地方,就是结尾波洛在揭露真相的态度,既不同于原著和1974年电影的轻松潇洒,也不同于2010年英剧的沉重阴郁,2017年电影走了折中路线,既有波洛和嫌疑犯激烈的语言交锋,也有波洛最后充满同情和理解的“愿你们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影片还原创了波洛与被绑架杀害的小女孩的父亲阿姆斯特朗先生是故友的情节,最后在波洛写给已故友人的回信中结束,留给观众对“真正的正义”永恒的思考。
电影开头和结尾处都在暗示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情节,甚至有观众戏称本片是“《尼罗河上的惨案》超长预告片”,然而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是现场发生的案件,而电影结尾似乎在暗示已经有人在尼罗河上死去,不知导演是否还会继续拍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又会对小说和原有影视版本做哪些改编?笔者不禁对此有了更多期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