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民告官扯出的腐败案——看话剧《大讼师》

2017-06-01 09:07阅读:
听说郭启宏老师把戏曲《四进士》改成话剧,由蓝天野老师和青年导演韩清执导,我就一直期待着。今天,在北京首都剧场看了这台戏,觉得这是一出好戏。
《四进士》顾名思义,写的是四个进士。这四个同科进士曾经盟誓:奉公尽职,倘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者,自当预备棺木一口,仰面还乡。后来这四个进士分别当上县官、州官、省官、钦差,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四个进士三个落马。这让我想起刚刚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那部剧里写了三个学法律的同学毕业后走上的不同之路。《四进士》写的是四个同学。看来这种戏剧结构,老祖宗早玩儿过了。
《四进士》曾经是以钦差毛朋和告状女杨素贞为主角的。杨素贞告状,偶遇微服私访的钦差,毛朋代为写状,最后毛朋升堂终审。戏始终围绕这条线展开。后来因为剧中的宋士杰写的生动有趣,戏核在他身上,当年周信芳、马连良演此剧时,主角就成了宋士杰。宋士杰曾经在衙门里当过差,因为耿直被割职,开了家小客栈,杨素贞在他家门前被抢,宋士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是无意中卷进了这个案子。宋士杰认了杨素贞为义女,代她上堂打官司,戏就围绕宋士杰展开了。这一次,郭启宏老师改编的话剧,干脆就把宋士杰写成一号人物,戏名也成了《大讼师》。
《四进士》是戏曲名剧,喜欢戏曲的人对这出戏都很熟悉,戏中情节也都知道了。怎么把这样观众熟悉的、以唱功为主的戏曲改成话剧。这是考验剧作者的功力的。郭启宏老师深知其中奥妙。他在说明书中写道:“这部戏剧的意义并不止于公案,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应该深化主题思想,弘扬人文精神。我希望宋士杰这一形象体现出来的不只是智慧和辩才,更是为民请命的凛然正气,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怎么才能有所创新呢?我感受“突出强调了民告官扯的腐败案”是最大的创新。
《大讼师》可以说是一部
“反腐剧”,这个反腐剧不是“紧跟形势”创作出来的,这是上百年前的“反腐剧”。用剧中宋士杰的话说:“姚家庄这样一个明明白白的谋败害命的案件,为什么竟然搞成这样轰轰烈烈的大案,就是因为制度不明、吏制不清。”这样的指出制度原因,实在是《大讼师》的精彩之处。今天听来,振聋发聩。是的!原来立志为民的进士,进了官场便贪赃枉法,四个官儿折了仨儿。不是制度原因是什么?
《大讼师》还有一处改的好,就是宋士杰因为“民告官”而被发配充军。他在堂上对钦差毛朋说:“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岂不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圣人说的?你岂不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你口口声声说为民做主,为民请命,我这样一个为民打赢了官司的老汉,竟然被发配充军,这哪里是为民啊!”(只看一遍没看剧本,大意应该是这样)这一大段台词,是原来的戏曲中没有的,是郭启宏老师加上去的。这一段台词是全剧的点晴之笔,又如同歌剧中的咏叹调,强化了主人公的性格,又揭示了戏剧的主题。
看过戏后,我在想,前人写戏,总是遵从戏剧规律,又不违犯国家法律,又会以人为本,化解法、理、情的关系。在戏曲《四进士》中,四个同科进士,钦差毛朋是老生,田伦是小生,顾读是花脸,刘题是丑儿。这样的行当分明,戏就好看。宋士杰虽是老生,但是顽皮有趣,时不时有三花脸的做派。《四进士》写了官场腐败,同时又没忘了大明条律中的民不可告官,可是又要弘扬宋士杰的正直义气的精神。所以,最后一翻,让宋士杰抓住毛朋微服私访,为民写状这一行为,指出毛朋是“民告官”的首犯,毛朋说:“我身为钦差,为民写状。理当如此。”,他无罪,宋士杰也就无罪,这就巧妙地为宋士杰开脱了罪行,好人有好报。话剧《大讼师》保留是戏曲中这些精神,又充分利用了话剧的特长,宋士杰、顾读的大段独白,都很好的反映了人物的内心。让观众更好的理解的人物和剧情。
应该说,《大讼师》绝大部分台词和情节都是传统戏曲《四进士》中的,可是,就是因为加上了这样几段点题的台词,这个话剧就立住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人认为,这么改戏曲岂不是太简单了?我认为不然。这样的提炼是经过认真研磨的。郭启宏过老师说他看了16种戏曲剧本,才写出了《大讼师》。保留什么,增加什么,都是有学问的,丢掉原戏曲中的精华,则破坏了《四进士》这出名剧。增加的东西不合适,则“水土不服”。戏曲中人物的内心活动靠唱腔,话剧则必须靠说,说的要比唱的好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启宏老师写过多部戏曲和话剧,他深知剧种之间的不同和可融合之处。我边看戏边观察剧场内观众认真看戏的神态,突然想到,如果这是在唱京剧《四进士》,是不是也可以卖这样多的票?演这样多的场次?如果不能,为什么?
我无意贬低京剧,我甚至敬拜京剧,我认为中国京剧是天下最高水平的舞台艺术。我当年看过张学津、尚长荣、王蓉蓉、叶少兰等联袂演出的《四进士》,我认为那台京剧的艺术水准相当高,可是现在的观众为什么不爱看这样的好戏?我胡思乱想:如果京剧也能像话剧一样,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对演出随时进行修改,不断增加或者修改台词和表演,是不是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不是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据说当年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就是时常改戏的。现在为什么不呢?
我佩服蓝天野导演,90高龄还活跃在话剧排练场。《大讼师》的导演手法简练、传统。但在简练传统中看得出为这位干了一辈子话剧的老艺术家的舞台功力。韩清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年轻导演,他们联手导演,舞台人物调度的处理,剧中人物的台词节奏,都看得出来是导演给的。这样显示导演内功的戏,还是很有看头的。
要说这个戏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就是我认为戏走的太快了。要考虑到大部分观众是不知道故事情节的。这是一出很有趣的戏。中国戏曲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该快的快,该慢的戏要慢慢演,抻着观众演,观众看着才过瘾。现在戏走的太快了。人物表演有些简单。内心挖掘得不够,有的地方,就差一点儿掌声就响起来了,有的地方再发展一点儿,观众就笑起来了。如果再排的细一点儿,演的细一点儿,这个戏会更好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